在土地未出让的情况下,政府竟多次催促投资商开工。项目收尾时,土地挂牌出让,但投资商发现买到的竟然是林地,未依法办理土地性质变更手续。检察院又以涉事人员非法占用林地提起公诉。国土局也起诉要求支付土地出让金、滞纳金合计1.8亿元,导致企业破产重组。新的投资人接手后重新投入上千万元,完善资料,拿到了应有证照,多次向政府申请开业未果。政府的答复是:“情况全部清楚,我们会商量出一个解决办法,解决问题总得有个过程。”这件事发生在铜仁市,项目是省重点民生工程殡仪馆搬迁及公墓建设。投资方2014年开始建设,投资约2亿元、占地近22万平方米,2017年建成后荒废至今。两名投资人已先后离世。
短评:慢作为、不作为的行政效率真的能拖死人,这不是传说,不是危言耸听,铜仁这个聚集着民怨的所谓民生工程就是明证。投资人被拖死了,而官员还在慢条斯理地讲“过程”!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如何,政府办事的“过程”其实是一个重要参照。公仆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奔跑,营商环境就会高效。官僚在“过程”享受安逸,这个“过程”就是懒政者的温床,创业者的噩梦!
日前,网传山西省壶关县一中学老师殴打学生,致学生左侧脸部满是瘀痕,左侧眼角有瘀血。当地教育局就此发出通报:经查,网传事件属实。涉事教师在维持正常教学秩序时存在惩戒学生不当行为。事发后,该教师和所在学校校长登门赔礼道歉,并陪同学生及其家长到医院诊治。县教育局已约谈涉事教师和该校校长,对校长进行了诫勉,责成涉事教师暂停教学工作并作出深刻检讨。学生和家长已表示谅解。
短评:教师在教学中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进行适度惩戒,是必要甚至有益的。关键是对“度”的把握。这个“度”应以合法且对学生无害为限。如果超出了这个“度”,就会伤害学生身心,违反国法与道德,应受到相应的处罚。有人提出要把戒尺还给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把戒尺还给教师的同时,一定给教师一份遵德守法使用说明书,并对其使用情况做到有效监督。
《华商报》报道,近日,大连一男子组建的“保镖团队”在社交媒体走红——团队成员常拎着礼品出现在养老院、老旧小区或医院等场所。这些人与老人毫无血缘关系,却能陪老人看病、买菜、聊天逗乐,必要时还出面调解邻里矛盾,震慑别有心思的护工、保姆,成为老人身边“看得见的依靠”,被称为“外包儿女”。
短评:“外包儿女”通过服务给老人带来温暖,这是有益且值得提倡的,但是,其震慑别有用心者对老人威胁的作用就值得警惕了。一是这种震慑作用反映了公安、社区、养老院、医院等本应发挥此作用者的缺位。二是这种“保镖”的威慑作用法律边界模糊。久而久之,“外包儿女”做大后,会不会成为为害一方的黑势力?老人的安全,还是要依法保护。合法利益要靠非法力量保护,这不符合法治精神。
中国消费者协会日前发布警示,指出一些不法商家频繁设置针对老年人群体的消费陷阱,尤其是通过私域直播间进行虚假宣传和销售欺诈。私域直播间进入有一定的条件和门槛,且直播内容大都无法回看,这为不法商家对老年人进行洗脑式营销、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提供了便利条件。
短评:私域直播间出现时间不长,加之直播内容无法回放,就造成了执法监管的难度。防止老年人在私域直播间中被骗,当然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老年人的防骗意识与能力,同时也要抓牢对涉案平台的责任追究,使平台对直播内容、过程的审核、监督切实到位,确保私域直播间不成为监管的盲区,犯罪的阴暗角落,坑害老年人的陷阱。对于私域直播间的典型案例,要深度剖析,广为宣传,让法治与监督的阳光照亮私域直播间,让不法之徒无法在此藏身。
据上观新闻报道,近日,李女士称自己在上海某知名三甲医院就诊后,发现其看诊视频未经同意就被发布在接诊医生的社交平台账号上。虽然面部被打码,但身形、声音和病史等细节,让熟悉她的朋友一眼便认出。经多次沟通,目前相关视频已被删除,但李女士要求医生道歉的诉求未得到回应。该医生视频账号的“门诊实录”合集中,发布了78个患者的看诊案例。
短评:找医生治疗躯体的疾病,却又受到了心理上的伤害,医生擅自发布患者就诊信息,其违法性、危害性不可小觑。患者享有隐私权。医生未经患者同意发布其治疗信息,就是对患者隐私权的侵犯。医生治病首先要尊重患者,这是基本的医德医风。大多数医生是尊重患者的。对于那些不尊重患者的医生,有关部门是不是该给他们补补医德医风课呢?当自律不存在时,他律得及时跟上。否则,无德,必害人害己,与仁心背离。
海宁市流通领域有关经营主体经销的床上用品“四件套”存在虚标支数的情况。日前,央视对此进行了报道:某直播间里的“100支长绒棉”“A类母婴级”等“高端床品”,可能是化纤混纺的“三无产品”,商家展示的“A类检测报告”竟是花钱就能买的“定制道具”。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相关部门,连夜对涉事经营主体开展现场检查,针对涉嫌的违法行为开展立案调查。
短评:假货已让人不安,给假货背书的检测报告,竟然可以花钱买,这更令人震惊。有了权威的检测报告,假货就可以堂而皇之坑害消费者。消费者不服?奸商有法宝——检测报告!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制假售假的产业链已从商品延伸到了检测报告,那么打假的作战半径就必须扩大,力度就必须加大,要从打击个别制假售假行为,转向对其全产业链的全面打击。唯有如此,打假,才是真打,而不是假打;才能做到斩草除根,而不是治标不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