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群言堂

南腔北调

日前,北京地铁5号线上一男子,因嫌邻座的一位务工者衣服上有灰而频频辱骂对方:“跟个要饭的似的!”而一名女乘客仗义执言制止骂人者:“你要是不愿意跟他挨着,就别坐这儿了。我愿意跟他挨着。”北京警方4月19日发布通报,辱骂务工者的赵某峰,因扰乱乘车秩序,已被行政拘留。

短评:劳动者是最美的人。鄙视甚至侮辱劳动者的人,其心灵是何等的肮脏!当然,我们欣喜地看到,当劳动者被欺侮时,有人挺身而出,维护劳动者的尊严。尊重劳动、尊敬劳动者在我们的社会是主流的正能量。勤劳的美德需要我们传承,以劳动创造幸福是我们需要坚守的本分。兴热爱劳动之风,除好逸恶劳之习,我们的社会才会风清气正,生机勃勃。我们的公德与法律,都是崇尚劳动、保护劳动者的。你想仗势欺负劳动者吗?看看那个被拘留的赵某峰你就知道,道德不允许,法律要制裁!

西北政法大学学生近日在网上反映,该校本学期开始实行“无手机示范课堂”“手机入袋”,并将此作为学生学风建设的举措。部分学院将学生课前是否上交手机与综合素质测评分数挂钩,要求多次违规者提交检查,有的还给予通报批评。而该校党政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只是倡导学生课前“手机入袋”,学生可自行决定是否携带手机进课堂。随后,此前反映情况的学生称所在学院已不再强制课前交手机。

短评:把提倡变成强制,这是不少地方、不少领域在工作中常出现的通病。通病的病根在于工作部署传导过程中层层加码,最终或形成基层不可承受之重,或形成脱离实际的严重畸形。为什么要层层加码呢?一是为了向上级表达自己的紧跟与服从。二是为将来推脱自己的责任留一手:我已经加码了,出了问题不能怪我工作不力。其实,紧跟与服从只是一种驯服,并不是高价值的担当与作为。过度施压基层,并不是负责任,恰恰是不负责任。为什么敢层层加码呢?因为没有厘清权力界限。学生向媒体反映关于手机管理的不合理规定,对“无手机”课堂的管理就又从不合理的强制变回了人性化的提倡。看来,加强监督,权力才能不越界,层层加码才有望杜绝。

近来,一些地方的旅行社竟将记者、律师等职业人群列入“黑名单”,不予接待,不提供服务。据业内人士透露,这些旅行社此举主要是怕记者曝光强制购物,怕律师拆穿合同陷阱。

短评:用“做贼心虚”来概括这些不良旅行社的心理再确切不过了。怕记者曝光强制购物,不强制购物不就不怕了吗?怕律师拆穿合同陷阱,合同不设陷阱不就不怕了吗?无良旅行社避开记者、律师,就是铁了心要强制购物、挖合同陷阱坑害游客!怕见光,是要“做贼”旅行社的软肋。游客不妨将无良旅行社的丑行向媒体报料,向执法部门举报,让旅行社不得不在阳光下经营,其猫腻无处可藏,游客利益才有保障。

在人社部、最高法近日联合发布的第四批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中,一起天价违约金案例引发关注:李某在某保安公司担任保安,月薪3500元。劳动合同到期终止后,某保安公司认为李某入职另一家保安公司担任保安违反竞业限制约定,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赔偿违约金20万元。仲裁委员会认为,李某不是竞业限制义务的适格主体,驳回了某保安公司的仲裁请求。

短评:乍看起来,有竞业限制约定在先,用人单位主张赔偿金似乎合法有据。然而,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竞业限制的适用对象主要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保安及其他从事简单劳动的人员显然不适用这一规定。违法的合同,从订立时就无效。依无效合同主张权利,当然不可能如愿。有些用人单位想留住劳动者,便从增加劳动者的离职成本上动歪脑子,约定所谓的竞业限制,其实这对于普通劳动者并不适用。不妨多想想薪金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吧。留人在于留心。没有真诚,是留不住人的。

日前,D2404次列车在深圳北站即将关门发车之际,一女子为了等人,竟然伸腿强行阻拦。尽管站台工作人员极力制止,却依旧未能成功,直至此女子同行人上车,列车才得以关门开出。此女子因妨碍交通工具正常行驶违法,已被行政拘留。

短评:列车的正点,涉及成千上万人及其家庭的安全。为一己微不足道的便利,竟置公众于危险境地,这种缺德、违法的行为,当然要受舆论的谴责、法律的制裁。近年来,有些人片面宣传“不可以多数人的名义侵犯少数人的利益”,而忽略了问题的另一面:不可因个人需求侵犯公众权益。其实,权利的正当性在于合法,而不在于人多人少。无论个人还是公众,都不可侵犯合法利益。有了对法律的敬畏,人的言行才会有边界,社会才会有正常秩序。否则,社会的列车不可能正点。

近日,有网友反映,在柳州市三江南站计划乘坐网约车前往柳州市程阳八寨景区,打了几辆车都遇到了司机线下要求临时加价的情况。在其明确表示不接受临时加价后,还遭到了司机的嘲讽,称不愿加价是“抠门”,并表示“我们这边都是这样子的”“不打车哪有车坐”“不加价我怎么赚钱”“打谁的车都是要加的,不加价永远打不到车”。

短评:当潜规则成为一种人人不得不遵从的“规矩”时,正常的制度、秩序就死亡了。凡打车必加价,说明经过正规审核、本应各方遵守的价格体系已名存实亡。其实,乘客、网约车司机都被潜规则裹挟着,正常规则的制定者、监督者面对潜规则的肆虐,为什么无动于衷呢?正是他们的不作为,才使潜规则有了胡作非为的空间。乱子在下边,根子在上边。治乱须先治上,再治下。

2025-04-25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546559.html 1 3 南腔北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