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群言堂

论理

明白得失者,鲜矣

姜胜群

金世宗完颜雍(1123年—1189年),女真族,金朝第五位皇帝。为君为父,堪称典范。

清代文人毕沅的《续资治通鉴·宋纪一百四十二》记载:十一月,戊寅,金主幸东宫,谓太子曰:“朕为汝措天下,当无复有经营之事。汝惟无忘祖宗仁厚之风,以勤修道德为孝,明信赏罚为治而已。昔唐太宗曰:‘吾伐高丽不克终,汝可继之。’如此之事,朕不以遗汝。如辽之海滨王,以国人爱其子,嫉而杀之,所为如此,安得不亡!”

一天,金世宗来到太子住的东宫,叮嘱太子:“不要忘了老一代淳朴的作风,要勤修道德,遵守孝道。治理国家,要赏罚分明。当年唐太宗对他的太子说:‘我远征高丽没有成功,你要接着干。’像这种事,我是不会留给你的。要吸取辽国海滨王的教训,当暴君,施暴政,甚至杀妻杀子,众叛亲离,人人恐慌,最终国家灭亡。”

读历史,很多人知道“千古一帝”唐太宗,未必知道“小尧舜”金世宗 。

唐太宗一生戎马倥偬,平定陇西的薛仁杲,击败并州和汾州的宋金刚、刘武周,歼灭河南的王世充、河北的窦建德,战功赫赫,威名远扬。成为皇帝之后,开创贞观之治,大唐帝国强盛一时,八方来贺。

知名度远不及唐太宗的金世宗,进军金中都,夺取政权。即位之初,以强有力的手段,镇压契丹移剌窝斡起义,击退南宋的隆兴北伐,以战促和,达成《隆兴和议》,结束宋金战事。在处理邻邦关系上,采取克制政策,保持与南宋、西夏及高丽的和平。在内政和经济方面,勤政节俭,选贤治吏,轻赋重农,尊崇儒学,广开榷场,使金朝国库充盈,百姓小康,出现了“大定之治”的繁荣局面。

“号称‘小尧舜’,此其效验也。”(脱脱《金史·本纪第八》)——“小尧舜”不是浪得虚名,而是实至名归。

单说金世宗来到太子住的东宫,叮嘱太子的一席话,“小尧舜”就胜出“千古一帝”一筹。历史上,唐太宗三次远征高丽,劳民伤财,增加了老百姓的负担。四川的加税,甚至引起了当地的骚动。唐太宗自己没有完成,叮嘱接班人要继续干下去。但金世宗不但自己不兴师动众,还告诫接班人也不要有这个念头。

以史为镜的唐太宗,在劳民伤财的远征高丽上,竟然步了隋炀帝的后尘。而金世宗,“不烦扰,不更张,偃息干戈,修崇学校”。(刘祁《归潜志》

有一次,高丽进贡两条玉带,有一条其实是石质的。众臣请求惩罚高丽,完颜雍却说:“小国无能辨识者,误以为玉耳。且人不易物,惟德其物,若复却之,岂礼体耶?”(脱脱《金史·本纪第七》)

此事换作隋炀帝,一定会暴跳如雷,大动干戈,兴师问罪。

“如此之事,朕不以遗汝”,金世宗不学唐太宗劳民伤财,更不会步隋炀帝的后尘,留下千古骂名。

在东宫,金世宗还叮嘱太子,不要忘记了老一代淳朴的作风,要勤修道德,遵守孝道。治理国家,要赏罚分明。一定要汲取辽国海滨王的教训。

海滨王即耶律延禧(1075年—1128年),辽朝末代皇帝,史称天祚帝。他对外穷兵黩武,对内施行暴政。性格怯懦、多疑、狂妄、偏执。他有四个儿子,次子晋王耶律敖卢斡乐道人善,驰马善射,“积有人望,内外归心”,是公认的最佳继承人。本来,次子晋王没有篡位的野心,更没有什么举动。但天祚帝听信谗言,竟下令缢杀了亲生儿子。最后,众叛亲离,被金兵俘获,封为“海滨王”。

“海滨王”与同为阶下囚的宋朝皇帝赵佶,不仅见了面,还曾经住在一个院子里。后来,先后病死。但《大宋宣和遗事》记载:南宋绍兴二十六年(金正隆元年,1156年)六月,金朝皇帝完颜亮命令宋钦宗和耶律延禧比赛马球,宋钦宗从马上跌下来,被马乱踏而死。耶律延禧善骑术,企图纵马冲出重围逃命,被乱箭射死。

“骨气凡弱,瞻视不正,不逮其祖,虽心似向汉,未知得志之后,能弹压蕃汉保其禄位否耳。”(《苏辙集》)——人无大志,眼无大局,与其前辈比起来,差远了。只知道贪恋权力,保位子。这就是苏辙眼中的天祚帝。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天祚帝,金世宗,三位皇帝,三面镜子。照一照,明白了什么得失?

人人都会照镜子,但明白得失者,鲜矣。

2025-04-25 姜胜群 论理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546560.html 1 3 明白得失者,鲜矣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