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收藏

罗中立的大巴山

油画《父亲》

提到罗中立,自然不能不提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油画《父亲》。这是一幅巨幅头像,运用了超写实主义手法,成功刻画出了一位勤劳、朴实、贫穷的农民形象。“父亲”那刀刻般的皱纹和黑黝黝的脸庞,默默无言却发人深省,多少人曾在作品面前感慨万千,它所激起的是有识之士对国家命运的深深思索。

作品诞生约40年后,我们在“正在发生——罗中立手稿展(1963-2017)”中,有幸见识了《父亲》最完整的创作手稿——包括了20余件素描、色稿和相关素材。罗中立精雕细琢、孜孜以求的创作精神,也让我们有了最真切的体会。

这次手稿展中,有记者问罗中立退休后最爱做什么?罗中立风趣地回答:“到山里去,不过,退休之前,我最爱干的也是到山里去。”

罗立中所说的山,就是大巴山,它是陕西、四川、湖北三省交界地区山地的总称,东西绵延500多公里,故称千里巴山。《父亲》的创作素材,就是罗中立多次赴大巴山采风得来的。

经济条件稍有改善后,罗中立就买了一辆摩托车,更频繁地跑到大巴山里去采风。他说,出行对于搞艺术创作的人来说,是最好的一种充电。之后,罗中立当上了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刚开始他是在挣扎和纠结中度过的,因为此前他一心一意搞创作,当院长后发现时间、精力分散掉了。不过,罗中立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原因是他找到了“挤时间”的妙法:乘坐飞机的时间、开会的间隙,他都会画手稿,随手拿到什么就往上面画,有的手稿甚至是画在飞机垃圾袋上的。

“正在发生——罗中立手稿展(1963-2017)”展出了他从1963年至2017年的400余件珍贵手稿作品、部分创作作品以及近10年来全新的实验性雕塑创作,勾勒出其半个世纪的艺术轨迹。

外出采风,成为罗中立退休之后的重点,仍然是走到哪里画到哪里,而大巴山,仍是他出行最主要的目的地。“我从大学开始就经常去大巴山,那里可以说是我艺术人生的开始。我不爱抽烟喝酒,也不打麻将,最爱干的事情就是到山里去。”

大巴山就是罗中立的精神母亲,给了他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其实,每一位成功的艺术家,都会有自己的精神之母。高山、大地、河流、故乡,以其博大的胸怀,滋养了一代代艺术工作者。

闲看 文/图

2021-06-15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276881.html 1 3 罗中立的大巴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