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收藏

红色经典放光芒

——赏析中国美院教授的红色主题创作

何红舟 黄发祥《启航——中共一大会议》

李震坚 《井冈山的斗争》

吴山明 何士扬 吴激扬《遵义之春》

方增先 《说红书》

▢ 良木 文/图

不日,位于杭州六和塔旁的吴山明美术馆即将举行开馆首展《赤子之心》,以全面回顾中国美院教授吴山明的艺术探索之路。最近,笔者有幸与吴教授的部分亲人、学生一起,参观了预展。但见展厅最重要的位置,留给了吴教授创作的《遵义之春》《延安五老》《五指山下》《陈毅同志像》等红色主题作品,这些主题高远、技法高超的作品,引起了最多的关注与热议。大家还饶有兴致地回顾了中国美院教授创作的红色经典作品,这些表现革命人物或故事的艺术作品,歌颂了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和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在观众心灵深处留下了最深切的感动。

“开山五老”带了个好头

李震坚、周昌谷、方增先、顾生岳、宋忠元五人被誉为浙派人物画“开山五老”,他们都创作过红色题材力作,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李震坚和方增先。

李震坚的名作《井冈山的斗争》,至今仍是一座新国画的艺术高峰。

井冈山地处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1927年,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这里后,建立了以宁冈为中心的湘赣边革命根据地。朱德、陈毅率部于1928年4月下旬,同毛泽东的部队胜利会师。毛泽东、朱德等在井冈山根据地的斗争,代表着中国革命发展的正确方向,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为各地起义部队实行“工农武装割据”树立了榜样,在革命者心中燃起新希望。从20世纪50年代到新世纪,几乎每一代美术家,都创作过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题材的作品。

李震坚的国画《井冈山的斗争》,与黄胄的国画《井冈山第一面红旗》、林岗的油画《井冈山会师》、靳尚谊的油画《毛泽东在井冈山上》等一起,成了新中国美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李震坚老师善于画大画,对待创作极其严谨。《井冈山的斗争》场面大、人物多,创作前,李震坚特意去井冈山体验生活,写生了很多人物,其中有一位赤卫队老农,画得十分精彩,后来成了这张作品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形象。

方增先在美术史上留下印记的红色经典,就是他创作于1965年的《说红书》,此作被人誉为是新中国人物画中最突出的代表作。

《说红书》描绘了农村公社的社员们在劳作休息时听讲革命故事的情景。画中右边的题款,清楚点明了主题。画中人物形象最生动的那个就是背对观众、把橛头当手枪比划着声情并茂地讲故事的青年。作品的巧妙之处,在于画家尽管只是画了一个背影,但人物手舞足蹈的动态,却十分传神地表明“说红书”正处于故事高潮之中。艺术技法上,方增先很好地将结构素描法和写意花鸟画传统融为一体,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达到了人物画的新高度。

此前,方增先还有一张创作于1959年的《围攻北站》。

五卅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国民革命的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五卅运动的斗争中得到很大锻炼,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干部,为以后党领导大规模的群众斗争奠定了基础。《围攻北站》表现的就是中国共产党发动、领导工人开展革命斗争的场景。

“第二代”传人初心不改

作为李震坚、方增先的学生,吴山明被美术史家称作浙派人物画“第二代”代表画家。

吴山明继承了老师们的创作追求,为红色主题创作倾注了大量心血。老师创作的《井冈山的斗争》已经融入了吴山明的灵魂,后来吴山明去井冈山时,还特意找到了给老师当过模特的那位老农,为他画了一张像。

吴山明创作了不少红色经典作品。

1977年,吴山明与人合作,创作了国画《星星之火——毛泽东赴古田行军途中》,此作入选“全国建军50周年美展”。

建党60周年前夕,吴山明创作了《延安五老》。吴山明说,“延安五老”有的参加过同盟会,有的是参加中共一大的元老,但他们都淡泊名利,默默地为建设新中国做着自己熟悉的工作,体现出真正的共产党员普通而又崇高的情怀。

最能体现吴山明红色艺术创作成就的,还是其主创、列入“国家历史画重点项目”的《遵义之春》。

《遵义之春》的场景选择新颖独特。画作别出心裁地表现了众人开完会后走出会议室的那一刻,画面更显新颖、自然。吴山明曾经这样说,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在会议胜利闭幕后,众人都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走出会场的。之前经过的风风雨雨,此刻都化成了革命必胜的信念,仿佛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这也和遵义会议在初春举行这一时节相吻合。另外,遵义会议开完后正值凌晨,在诸位领导人周围,霜雪泛白,一片白净净的天地,又暗喻了革命的黎明即将到来……

中国美术学院的国画系全国闻名,油画系实力也不弱。与吴山明同辈的油画家全山石,就有几幅红色题材成了经典之作。

1935年2月,中央红军取得了娄山关战役的彻底胜利,这是长征途中的第一个大胜仗,也是遵义会议后的第一个大胜利。

全山石创作于1978年、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油画《娄山关》,描绘了毛泽东吟诵诗句的情景,表现了红军将士“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情与喜悦。

全山石先生早年还创作了抗战主题的历史画《八女投江》。画作描绘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战士,与日军血战到底而决不屈服,最后集体投江殉国的英勇事迹。

全山石先生回忆,1963年,黑龙江博物馆委托其创作油画《八女投江》,他欣然接受。之后,他立即去黑龙江深入生活,收集素材,访问了抗日联军的老战士和当地群众。八女里有一位是朝鲜族,于是,他就到延边农村的朝鲜族老乡家体验生活。一次,他于晚上去牡丹江察看八女投江的实地,突然洪水暴发,恶浪差点将他卷走。那浊浪排天、惊涛拍岸的景象,永远留在了他的心里,也启迪了创作灵感。

年轻画家倾情颂“红船”

百年前的7月,中国革命的红船从嘉兴南湖启航,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红船故事”是最鲜活的党史学习教育素材,“红船精神”是党的先进性之源和革命精神之源。

今年4月,嘉兴市举行了《红船启航》雕塑揭幕仪式,这组大型雕塑,由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教授杨奇瑞团队精心打造。

雕塑《红船启航》,以巨石般的造型将人物与红船、历史情景融为一体,真实生动地展现了中共一大代表登上红船的重要历史情景。作品意境深远,庄重大气,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共鸣。

在当代美术史上的地位可以与吴山明团队《遵义之春》媲美的,应该是何红舟、黄发祥创作的油画《启航——中共一大会议》,两幅巨作同属“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项目”。

与吴山明教授相比,何红舟、黄发祥属于中国美院年轻一代画家,然其作品同样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何红舟回忆,创作期间,他们多次走近南湖,近距离观察红船,结合史料去感受1921年那个开天辟地的历史时刻,不断寻求符合创作主题内容的环境画面。

油画《启航——中共一大会议》采用写实主义的手法,再现了中共一大南湖会议启航这一历史瞬间:十余位中国共产党代表,登上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开始了中共一大最后一天的会议。画面中,毛泽东身着蓝色长衫,肩挎布包,正站在船上意气风发地回首眺望。远处东方的曙光,与船上的代表们融为一体,象征着革命的曙光已经初显。

如何将个人体验与民族记忆深度融合,是红色历史画创作的关键。这些画作不是老照片,它们所展现的历史瞬间,都具有明确的主题内涵,在作品中体现出了纪实性、史诗性的艺术品格。正因如此,红色经典美术作品,更能引起我们的共鸣与感动。

2021-06-15 ——赏析中国美院教授的红色主题创作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276880.html 1 3 红色经典放光芒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