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在义乌收藏品市场“五一”交流会上,不经意间,看到了广西的古陶石。惊喜之余,开始寻古追今,其乐无穷。
显而易见,命名古陶石,其主要原因就是这种偏古铜色的石头,有着像古陶一样的色泽。而实际上,在不同地方的人们心中,对它的称呼多种多样,归纳起来大致有古董石、生姜石、紫砂石、泥石、跌跤石、姜结石、僵结石、姜石、料姜石、芜砺石等。不过,我还是觉得叫古陶石有遐想、有文化,也更传神。
古陶石的形成时代也很广泛,从几亿年前的震旦纪,到年轻的黄土高原厚层黄土中,常常能见它的身影。像生姜,如古陶,跌跤也好,泥石也罢,都属钙泥质结核。
看那一个个石头,让人浮想联翩。古陶石颜色金黄或偏古铜,盘玩易起包浆。古陶石的形态变化十分丰富,可以说这是它最吸引人的优势所在,有些形制夸张而变形,富含想象的空间。
在黄土层或风化红土层中的钙质结核,主要组成矿物均为方解石、石英、黏土矿物,硬度3,相对密度2.7左右。当然,因为掺杂其他矿物,从而表现出不尽相同的硬度。
因为古陶石呈同心圆状、结核状、放射状结构,所以扑朔迷离的外形,成为人们欣赏该石种的乐趣所在。有些石形,让人禁不住会想起化学分子式,想起科学的演算等。
其实,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奇石玩家就对产于地下河溶洞深处的古陶石进行赏读和推介。之所以在赏石舞台上很少见古陶石,最主要的原因是涌现而出的彩陶、大化、来宾等诸多石种,挤兑了古陶石的光彩。
古陶石产出地域虽广,但大多并不具备作为观赏石的条件。只有那些结核好,具有人物形态、飞鸟鱼虫以及更多意象空间的,才是赏石舞台中的石种代表。
欣赏古陶石,就是回归自然,咀嚼生活。因为在我儿时记忆之中,那成堆风化在山风之中的石头,并没有谁去发现他的美。相反,时不时冒出泥土的石头,却因为阻挡了父辈们操务土壤的犁铧,而让人心生厌恶,甚至是仇恨不已。
生活美好,人们的日子过得利己而隐秘。曾经一块番薯就能香半村,一个普通的麦饼让人口水直流,已不复存在。若是回到过去的山梁上,谁敢想象,一块丑了吧唧的石头,还能成为美的符号,幻化成愉悦人们心灵的一叶方舟。
面对这些奇形异色的石头,我们得感恩生活。因为生活的美好,我们才有了这样富足的心情,去认识和发现石头美的一切。
朱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