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收藏

“连环画中的义乌印记”后续

一纸檄文千古传颂

刘继卣绘画、刘蔷上色的“裴骆拜访”,坐凳者为骆宾王。

《武则天故事》中,刘继卣重新绘制的“婉儿报驾”。

傅抱石绘“听读檄文”。

《人民文学》首发时,刘继卣绘制的“婉儿报驾”,左二为骆宾王。

选自程十发年画连环画《武则天》,下拜者为骆宾王。

刘继卣绘画、刘蔷上色的“听读檄文”。

▢ 煮石人 文/摄

一首《咏鹅》,让骆宾王成了妇孺皆知的伟大诗人;一篇檄文,让骆宾王成了千古传颂的文章大家。连环画中,当然也会有骆宾王的身影。

笔者曾经介绍过1984年9月由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初唐四杰》(见5月12日本报收藏版),这是“中国古代文学家”套书中的一册。其实,由郭沫若的历史剧《武则天》引出的文学插图、连环画,更值得关注。因为参与创作的都是大师级大物:傅抱石、程十发、刘继卣。他们好像在相互较劲,相互比试,从而为读者呈现了一场美术盛宴。

傅抱石笔下的“听读檄文”

历史剧《武则天》,讲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在登基之前,面临各种政治危机,她一一沉着应对,逐步巩固地位的故事。剧中武则天的“对立面”,主要是野心勃勃的裴炎与受裴利用的名士骆宾王。

《武则天》首发于1960年5月号《人民文学》,当时,著名连环画家刘继卣为该剧本绘制了“婉儿报驾”与“提审裴炎”两幅精彩的白描插图。其中“婉儿报驾”一幅,出现了骆宾王的形象。剧本发表后,由于社会反响热烈,刘继卣决定继续绘制出更多幅白描作品。

话分两头,郭沫若将剧作修改后,于1962年9月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再度出版。书中用了两张彩色插图,绘画作者为傅抱石大师。两张插图分别为“初见婉儿”和“听读檄文”。其中“听读檄文”一图表现的,就是才女上官婉儿读着骆宾王的《讨武氏檄》、武则天边听边感慨的一幕。

傅抱石大师的笔下,武则天、上官婉儿神态宛然,意趣自远。你看,两人体态雍容华贵,有唐朝“以胖为美”的古意盎然;脸部略施粉黛,以少胜多,媚而不俗;头发经多次渲染,密而不结,层次丰富;衣纹舒展轻盈,飘逸生动。

尤让人赞叹的,还是人物表情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我们知道,按照正史的记载,当年武则天一边听着檄文一边进行评论,最后竟然这样说:“有如此才不用,宰相过也。”可以想像,说这句话的武则天,不会面色平和,而是情绪比较激动的。如果画面中直接表现这种“激动”,就会太露,反而会削弱绘画作品的感染力。这也正是美学名著《拉奥孔》在比较“诗与画”表现方式的同异后,反复强调的艺术原理。借用白居易的诗来说,傅抱石笔下的“含而不露”,正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了”。对那段历史稍有了解的人,对此画面,都会引发无限历史幽思。

从中可见,对于文学插图,傅抱石创作时同样全力以赴。要知道,20世纪60年代,傅抱石是红遍全国的。1959年,他与关山月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娇》挂在了人民大会堂;1960年3月,他担任了江苏省国画院院长;同年8月,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傅抱石愿意画这两张插图,主要还是因为友情。早在1933年,傅抱石赴日本学习美术史之时,就结识了流亡在日本东京的郭沫若。当年郭沫若正沉迷于甲骨文及金文等古文字的研究,而这对于傅抱石学习研究古代美术及篆刻都大有裨益,两人惺惺相惜,遂成莫逆之交。

刘继卣父女合作完成彩版连环画

就像傅抱石是公认的国画大师一样,刘继卣是公认的连环画艺术大师,他被誉为新中国连环画奠基人、连坛第一人。他的连环画作品《东郭先生》《大闹天宫》《武松打虎》《鸡毛信》《穷棒子扭转乾坤》等,都是连友珍爱的收藏品。

勤奋出天才。为首发时的《武则天》绘制了两张作品后,刘继卣继续潜心创作,以传统白描的形式,先后共完成了18幅白描,构成了完整的一本连环画。值得一提的是,18幅作品中虽然也有“婉儿报驾”与“提审裴炎”这两个场景,不过画面与为《人民文学》插图时的那两幅并不一样,刘继卣进行了重新创作。

2008年6月,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以50开软精装的形式,出版了《刘继卣连环画全集》。里面完整收录了这18幅白描,同时,配上了由张锚先生以诗词形式撰写的文学脚本。这本连环画,取名为《武则天故事》。

《武则天故事》中直接出现骆宾王形象的,共有五幅,分别为第三幅“裴骆拜访”、第四幅“婉儿报驾”、第十幅“密谋讨武”、第十五幅“宾王被囚”,第十六幅“婉儿探狱”。另外,还有三幅作品的文学脚本提到了骆宾王,分别为第十一幅“道生告密”、第十二幅“听读檄文”和第十七幅“提审裴炎”。足见在这个剧本中,骆宾王是个十分重要的人物。

此后,2011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又推出了由刘继卣绘画、其长女刘蔷上色的彩色版《武则天故事》。刘蔷女士显然深得画中三昧,重彩在她的画笔下,丝毫没有削弱其父原作中墨线条的力度与爽利。比较白描版与彩色版《武则天故事》的优劣得失,成了连友一个经久不衰的艺术话题。

程十发的年画连环画《武则天》

海派国画大师程十发,在连环画、年画、插图等方面均有高深造诣。他创作的连环画《孔乙己》《阿Q正传一百零八图》《胆剑篇》等,都成了经典之作。

《武则天》在《人民文学》发表后,1961年1月,河北人民美术出版社就出版发行了程十发创作的年画连环画《武则天》。

年画连环画,通常被称为年画四条屏,每个屏条上有两幅或多幅画面,前后连贯,构成一个完整故事,贴在墙上又是一幅大型的年画。当年,这种画面彩色、大多有文字说明的年画连环画,常被贴在农家客厅、床头,是孩子们难得的精神食粮。

程十发创作的年画连环画《武则天》,共由8个画面构成。其中第五、第七幅画面中,出现了骆宾王形象。在程十发笔下,狱中的骆宾王神情旷达,真性流露。骆宾王的名作《在狱咏蝉》,那种“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的无奈与寂寥,那番“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的苍凉与沉郁,大致能为我们鉴赏画作提供一个历史背景。

程十发以工笔重彩创作的《武则天》,笔触工整细密,画面华丽耀眼。这件年画连环画,也被评论家誉为是他工笔重彩人物画的代表性作品。

2020-08-04 “连环画中的义乌印记”后续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32357.html 1 3 一纸檄文千古传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