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同一藏家”的作品在书画拍卖市场上卖得比较好。“同一藏家”,指一组藏品都来自于同一位收藏者。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比如张画家的一张画,正常能拍个10万元,但如果在“同一藏家”专场中上拍,说不定就能卖到15万元或更高。
一天,我们几位藏友聊到了这个“同一藏家”现象。小吴说,“同一藏家”普遍质量较高,所以会卖得比较好,好作品卖好价,这没什么好奇怪的。小张不同意,认为主要原因是“同一藏家”可信度高一些。小张举例说,比如你对李画家的作品很有心得,在某次拍卖的“同一藏家”专场上,你一看就知李画家的那张作品绝真无疑,那么,你也会认为,同时上拍的其他作品,可信度也很高。由此,你也敢去参拍此前并没太多研究的张画家、赵画家等人的作品。物以稀为贵,抢得人多了,价格自然也就上去了。
经过一番讨论,小张的说法,得到了多数人的赞同。正说着,过来了资深书画玩家王先生。他跟我们说了一件亲历的事,让我们对“同一藏家”的认识又深入了一步。
去年,王先生去中西部某地参加一个拍卖。有一场标注着“同一藏家”、且称上款人是当地一位前官员的书画拍卖,20多件拍品,竟然都是赝品!有一些入行不深、迷信“同一藏家”的人士,因此就吃了亏。王先生还说了个有趣的细节,那场拍卖上,有一位年轻买家,对一幅作品有怀疑,认为不是真迹,但他心存侥幸,还是拍下了其中两件作品。他的理由是:“同一藏家”,总不会都是赝品!
当然,这位买家的问题,倒不能全怪“同一藏家”。有利益,就有人去谋利。当一些不法之人看到有人相信“同一藏家”已到迷信的程度,自然就会看到其中的“商机”。
若要使这类事更少发生,从大的层面来说,只有出台更完善的拍卖法规,才能让不法之人不敢动歪脑子去害人。当然,广大藏友也要提高自保能力,增强学习,提升眼力;也不要存有太多通过收藏迅速致富的想法,收藏,首先应该将之定位为愉悦身心、欣赏艺术。
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在“同一藏家”这类现象面前迷失理性,将收藏变成了上当受骗。只有这样,我们也才能在那些高质量的“同一藏家”面前,去感知人情的温暖,去体会友情的珍贵,去感怀艺术的魅力。 闲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