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绣湖

乡土与童真的趣味

◆文化漫谈 吴潮海

一直期盼着《义乌味道丛书》尽早面世,没承想自《义乌野话篓》出版,一晃十多年过去了,如同久旱逢甘霖,最近终于迎来好消息,《金鹁鸪 银鹁鸪——义乌民间歌谣解读》(以下简称《金鹁鸪 银鹁鸪》)得以正式出版!

作者杨南山擅长于乡土文学创作,《金鹁鸪 银鹁鸪》是杨南山以童年和故乡为题材的民间歌谣结集,这是继《义乌野话篓》后的又一杰作。

民谣,作为汉语言的“活化石”,承载着数千年的智慧,今天仍活跃在人们的口头与笔下。民谣是语言的艺术,又是思想的结晶,更是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生动载体。这种生生不息的文化生命力,也是当前文学创作的源头活水。在这样的背景下,《金鹁鸪 银鹁鸪》的出版,其宗旨就是以民谣为切入点,在历史长河中探寻义乌文明的智慧。

童年和故乡,是许多作家吟哦无尽的创作母题,杨南山也同样。他出生在义乌南江江畔的一个小山村,后随家人迁回祖籍地——北苑街道柳村。从义乌的南乡一下子移居至北乡,无论身处何地,年齿几何,故乡那两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永远铭刻在他生命的印记里,成了留驻他情感的原乡。难怪他的作品接地气,有烟火气,贴近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散发着浓郁的家国情怀和泥土芬芳。

本书怀着对乡土的挚爱,以少年般的诚挚勾勒出故乡的山川风物、邻里乡情、民俗事象,为读者展示了浙江中部的乡村风貌,描绘出不同时代的农耕图景。其作品既流淌着对民间事象变幻的慨叹,又展示了人性的淳朴。它寄托着殷切的关注和深切的思念,也传递着传统生活方式在现代文明冲击下的失落。诚如他自己所言,这是“义乌这方水土用乡音刻录的一段基因密码”。

民谣,之所以能够永葆生机,就在于它没有停留在书本上,而是深植于人民的生活。正是这种被传统文化浸润的日常事态,让民谣在新时代持续焕发活力,让文明结晶成为文化传承的纽带。

作者固然眷恋故土,但他的观察和思考并不拘囿于两个小山村。在诸多篇什中,他歌咏饱浸人文历史的自然景观,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转化,也以文学的方式观照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和文化精神。

《金鹁鸪 银鹁鸪》是一部献给家园故土的作品,蕴藏着灼热的感情,散发着土地的芬芳,同时也是一部回望历史文化的作品,以真诚的目光打量传统,从传统中汲取营养。读者进入作者用情刻画的现实与历史、风土与人情、山川与风物中,很难不被深深吸引。

中国源远流长的农耕文明培育了人对土地、村落、乡人的浓厚情结,这种情结不仅存在于乡土空间里,而且根深蒂固地潜藏于传统文化中,成了不可磨灭、不可割舍的血脉基因。《金鹁鸪 银鹁鸪》熔铸了原乡风土人情,字里行间流露着烟火气与乡土味,具有鲜明的浙中色彩,呈现了乡土社会朴素美好的人性底色。作者把自己最真挚的情感灌注在乡土风俗里,其笔下展示人们饱满充沛的精神状态,也成为读者理解这一片地域风俗的重要视角。如此,自然风景不再只是风景,而是道出老百姓的生活梦想,指向了乡土义乌的历史与未来。

作品的文学语言也颇有个性。语言不是工具,而是文学本身,唯有富有生命力的语言才能够吸引人将作品读下去。作品里的方言俚语、民间谚语,从泥土里传达出质朴和真挚的情感。作品既以浓烈的原乡情结与现实主义精神打动人,也因朴实无华的语言深入人心,是一部值得品读的文学作品。

2025-09-17 ◆文化漫谈 吴潮海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577232.html 1 3 乡土与童真的趣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