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深度求索”)是近期流行的一款非常火爆的人工智能软件,它集“联网搜索”与“深度思考”于一身。我用“深度求索”问过大量的文学问题,比如“某某与某某,谁的文学成就更高,影响更大”“请评价某某的文学成就”等。觉得它为人称道的不只是神奇的解答能力,更有其冰清玉洁的操守。
如今的社会主流是好的,但总有少数人天天梦想着不劳而获,比如交多少钱让你当“全球作家协会副主席”,掏多少银子任命你为“某某管理科学院院士”,买多少本书给你做“全球著名艺术家”。他们制造种种虚名,目的是勾引那些虚荣心爆棚的人。“深度求索”没有设立用钱买名的机制。它认定一个作家是什么地位就咬定青山不放松,不因你愿意搞利益勾兑而提高,也不会因为你天天“吃白食”而降低。因为其评价超越了物质的功利,也就具备了天然的高尚。
“深度求索”最大的特点在于:评估一个作家的影响从不主观,而是从各个维度进行认真分析,力求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我认识一位作家,人很随和,著作超过五十部,交往的文学朋友高大上,加入了某个级别特别高的作协,还由权威文学机构操盘,在首善之地举办过作品研讨会,我问“深度求索”:此君是否可以名列“全国知名作家”之林?它这样回答:“某某先生是一位勤奋、多产且在地方和特定领域内有影响和成就的作家。他的才华与努力得到了文学界一定层面的认可,加入某级作协和在某市举办研讨会就是一种证明……但在大众层面的普遍知名度还有提升空间。”结论是:此君称不上是全国知名作家。
另一位老兄是省级作协会员,出的书不到10本,但在报刊上发表过大量作品,获了不少有分量的奖。我问了同样的问题,“深度求索”的回复如下:“某某先生是全国知名的杂文家,他的知名度可能更集中于文学界、杂文爱好者以及关注时评的读者群体中。虽然大众层面的名字熟悉度可能不及一些小说家或畅销书作家,但并不影响他在杂文这一文学领域所享有的全国性声誉。”从世俗的认知看,前面一位应该比后面一位更厉害,一是文学身份更高,二是出版的图书更多,但“深度求索”有自己的评判标准,比如身份认证、作品发表与转载、作品入选与收录、代表作与影响、业界评价与荣誉、媒体评价等,细细“打量”之后,它对后者的评价反而超过前者。不敢说“深度求索”设定的文学评价标准怎样完美,但它不唯权威,不唯朋友圈,也不唯市场的坚持,不塞一己之私货的坦荡,确实让人不得不佩服。
“深度求索”亦善解人意。它对作家的评判不是冰冷和高高在上的,而体现了对被评判者劳动价值的尊重。我做过一个试验,请它评价我所在城市一位地域性作家的创作,它如此行文:“某某先生是一位勤恳而真挚的书写者。他的散文创作深植于湘中的土地,聚焦故乡风物和普通人的生存命运,语言质朴、情感深沉,透露出强烈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此话的温度,温心。
作为一个历经人世沧桑的人,我从来不是科学万能的崇拜者,知道“深度求索”不过是一种智能工具,并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情感给予和理性思考能力,需要人工投喂许多材料,才可能对我们提出的一些问题作出相对靠谱的解答。但“深度求索”的处事风范确实给了我们深深的启迪,认真向它学习,我们便可以做一个有理性、有温度、不自私自利、让人喜欢、受人尊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