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群言堂

论理

勤与廉及其他

杨庆春

勤者,就一定廉吗?勤劳,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毫不含糊是个褒义词。“勤捞”呢?则为贪腐的别名,没有任何争议的贬义词。

分开看,勤与廉,的确是两个好字眼。

先说勤。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文,如“愿得勤来看,无令便逐风”“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一一强化了我对“勤”字的美好记忆。无论是对“勤”字本义的理解,还是对其引申义的贯通,勤劳,勤奋,勤俭,勤恳,勤思,勤勉,以至于勤政等等,这些听起来都显得优美悦耳的词语,让我谨记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勤天下无难事,不仅是金玉良言,亦可谓行动指南。

随着读史见事阅世增多,勤政一词使我有点不知其“好与歹”。一般而言,勤政受交口称誉,懒政挨口诛笔伐。如果不一般呢?秦始皇不可谓不勤政,但秦朝没有逃脱二世而亡的厄运。“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从无宴乐之事”,此为史书对明朝最勤政的皇帝崇祯的记述。他一生兢兢业业,连后人修史都不忍抹黑。煤山之槐依然结束了崇祯之命,历史学家虽没有说过明朝是亡于帝王的勤政,但仅凭一味勤政,也没有保住明朝的苟延残喘。可见,对于经邦纬国、经世济民,只有“定海神针”立于不败之地,在正确的方向上合纵连横、折冲樽俎,在前进的道路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在共同的命运上张开怀抱、彼此拥抱,并在此基础上,再来强调一个“勤”字,可算锦上添花,而非危中添乱。

毫无疑问,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这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价值的基石,也必然是定海神针基础的组成部分。勤政,到底为什么?这是个问题,且是个首要前提。一旦方向不对,愈勤,其政愈远愈废。从政者只有真心实意为黎民谋福祉,为神州苍生办实事,而不是为牢牢把控权柄宵衣旰食,务实勤政、廉洁勤政、爱民勤政才有所附丽。有源头活水,勤政才能风生水起,卓有成效。

再说廉。一个“廉”字,词义广博,含义丰盈,我不敢有训诂之痒,只取“清廉、廉洁”之意造句作文。廉政,古指官员修为,今指公务员作为,皆是握公权者的应有行为。一个拥有公权力的人,真正懂得了礼义廉耻,就会对廉洁奉公、大廉不嗛、清正廉明、知羞识廉生出敬意,躬身笃行廉政之约。否则,用一个“廉”字做起表面文章,就会穿着平底布鞋佯装俭朴,而内心却恨不得要把国库里的金刀龟贝贪为己有,还在那里一嗔一痴地大秀忠诚呢!

本体已坏,喻体不彰。“秦镜高悬”曾被用来比喻官员明察秋毫、公正无私,但因其源头毕竟是变态的产物,所以,古代不少贪官污吏糊涂蛋的门楣上也高悬着这么个匾额,强装自己清官的门面。贪污者本人或许以清官的面目逃脱了惩罚,但他们曾经蛀食过的朝堂终究不能逃掉毁灭的命运。

自秦始皇一统六国后,两千多年帝王思想一脉相承,朝代各不同,年号换不少,但换汤不换药的这个药,根子在于皇权专制。其所形成的和尚打伞、无法无天,皇权在手、无人可究的贪腐实质,使太监行帝令愚弄臣子,奸相玩权臣盘剥百姓,歪理邪说、歪门邪道、歪风邪气一直邪歪到清朝末日。即使发生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帝制,建立了共和政体,但其后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贪恋把玩着的依然是帝王专制的把戏。很显然,皇权意识有多强多深,进而贪腐观念就有多沉多重,贻害的是整个民族与文化的生机。

在“勤廉”高频使用之际,我们宜留一分清醒,多想些辩证思维:勤的方向、内容、目的是什么?廉的深浅、真伪、优劣有几何?有了清晰的透视,才能对具体对象的“勤廉”做出准确的价值判断。

2025-05-09 杨庆春 论理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548912.html 1 3 勤与廉及其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