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市江宁区汤山镇西北侧,有一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阳山碑材”。碑材由碑座、碑额、碑身三部分构成,是利用该处山体栖霞灰岩开凿出来的。此碑材总高度75米,总重2.6万吨,举世罕见,是中国古代的超级大工程之一。
如果说,长城、大运河等超级大工程,对防御外敌、发展经济有作用,“阳山碑材”则完全是劳民伤财的烂尾工程。
明成祖朱棣夺取帝位后,为了给其父朱元璋树碑,下令开凿巨型石材,立起一块空前绝后的超大功德碑,一可彰显孝心,二可宣示自己登基合法正统。为此,从全国各地征调了数万名工匠开山凿石。为了按时完成,给每个工匠都下了死命令,勒令每天必须完成一定的任务量。时间紧,工程量大,期间有很多工匠或因劳累而死,或因完不成任务被打死,前前后后竟有3000多人丧命!碑石附近的坟头村,就是因当年死去民工的合葬地而得名。
然而,投入巨大、死伤无数的超级大工程,却成了烂尾——因为即使雕刻好了,功德碑也运不走,立不起来,因为太大太重,完全超出了当时人们的能力。
从异想天开,到完全放弃,始作俑者朱棣毫发无损,倒霉的是老百姓!
如此巨大的劳民伤财举动,在明朝官方的任何史料里,都没有记载。后来很多史学家大海捞针,也只在当时一个翰林学士的日记里找到了点滴的有关记录。看来,朱棣和当时的官员们,知道这是有损形象的,劳民伤财的丑事不可上书。
万幸的是,朱棣没有下令拆除烂尾工程,消灭罪证,把劳民伤财进行到底,这才有了今天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阳山碑材”。2005年,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确认:“阳山碑材”以“重约2.6万吨、总高75米”,名列“世界最大的碑材”。2007年4月26日,“阳山碑材”景区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硕大无比的“阳山碑材”,埋着冤魂的坟头村,从历史走到现实,一直在呐喊和控诉!
清代诗人袁枚写了一首《洪武大石碑歌》,其中写道:“大书功德告祖宗,压倒唐汉惊羲农。碑如长剑青天倚,十万骆驼拉不起。诏书切责下欧刀,工匠虞衡井中死。芟刈群雄笞八荒,一拳顽石敢如此。”
试问,如果当年拆除了烂尾工程,不留痕,后人还会知道这个劳民伤财的超级大工程吗?袁枚还能写出悲愤的《洪武大石碑歌》吗?今天的人们,还能身临其境,深刻感受“政绩工程”的血腥吗?
巨石触目,撞击人心,告诫人们:往事并非如烟,殷鉴就在眼前!
说古是为了道今。
由此联想到“柳州城市轨道交通项目”——2016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原书记吴炜,违反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规划的相关规定,在未获得国务院批复的情况下,要求有关单位以举债融资等方式,建设柳州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事后,“经过反复、深入科学论证,继续推进该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已不可行,通过改造整体利用也不可行。”现已决定对桂柳路北侧的墩柱及搭建的附属设施全部进行拆除。2024年12月1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吴炜受贿、滥用职权一案,对吴炜以受贿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挥霍民脂民膏者获刑,大快人心,但“政绩工程”是否要一拆了之?且慢!
所谓“柳州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究竟举了多少债,融了多少资,已经投入了多少钱,拆除还得投入多少钱,未见披露。吴炜受贿1.86亿余元,其中,是否从“柳州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中也得到了好处,得到了多少好处,亦未见披露。
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建,要花老百姓的钱;拆,也要花老百姓的钱。笔者建议,不妨借鉴南京市“一拳顽石敢如此”的“阳山碑材”,对“柳州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中的墩柱,不要全部拆除,起码保留一柱。如果原址不宜,可以另移他处。柱上刻上吴炜等人的“政绩”,对今人及后代,都是一个交代。
纸上得来终觉浅,眼见实物更铭心。相比“阳山碑材”,虽然“柳州墩柱”有些小巫见大巫,但“一拳墩柱敢如此”——作为警醒手握公权者的反面教材,作为畸形政绩的耻辱柱,其价值与意义,不容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