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刘姥姥是个不可或缺的喜剧人物,因为她的出现,让死气沉沉的贾府多了不少欢笑,也接了些许地气。可是,府里却有几个人对刘姥姥不大恭敬,想方设法愚弄她,出她的洋相,看她的笑话。
首先是性情尖酸的林黛玉,她对刘姥姥一直是冷嘲热讽,一脸瞧不起的神情,表现出贵族小姐的劣根性。在第四十一回,林黛玉将刘姥姥比喻为“百兽率舞”中的“一牛”,讽刺她的能吃粗野;在第四十二回,林黛玉更是直言刘姥姥像一只“母蝗虫”,并提议画一幅《携蝗大嚼图》,极尽刻薄轻蔑之意。
其次是拢翠庵里带发修行的尼姑妙玉,她的社会地位其实比刘姥姥高不到哪里去,却极端自恋、自负,并以嘲弄刘姥姥来掩饰骨子里的自卑。刘姥姥在她修行的庵里喝水用过的杯子,她嫌脏要砸掉,以显示自己的清高;刘姥姥走过的地面,她要用水冲洗,其嫌弃和厌恶态度甚至让正牌主子贾宝玉都看不过去了。
或许是天意吧,大观园里嘲笑戏弄刘姥姥的人都结局不好。林黛玉郁郁寡欢,恨嫁不成,活活气死在宝玉的大婚之夜。妙玉是“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贾府被抄家后,妙玉被强盗掳走,被侮辱后惨遭杀害。
反之,贾府中善待刘姥姥的几个人,最后都得了善报。贾母对刘姥姥不错,不嫌弃她来打秋风,带她吃喝、游玩,还给赏赐。刘姥姥也不时把地里收的新鲜瓜果菜蔬送给贾母。贾母病逝后,刘姥姥失声痛哭,以最快速度赶来府中吊唁,以尽亲戚之义。
王熙凤对刘姥姥友善尊重,不仅送她衣服,还馈赠二十两银子。后来贾家落难,各找出路,作鸟兽散。王熙凤病逝,恶舅舅王仁落井下石,趁火打劫,卖掉凤姐的女儿巧姐。关键时刻,是刘姥姥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地变卖所有家产,花重金把巧姐救了出来,并安排了稳定生活。这种回报远远超出了王熙凤当初对她的资助,充分展现了刘姥姥知恩图报的高尚品德。
还有贾琏的妾平儿,冰雪聪明,善良宽厚,对刘姥姥一直很热情,亲切接待,在刘姥姥离开贾府时,帮助收拾行李并安排车辆,确保刘姥姥满载而归。后来,患难见真情,她被贾琏扶正,成了名正言顺的妻子,终于修成正果,与夫君相濡以沫。
可见,做人还是厚道一些为好,不要以为小人物无关紧要就随意欺侮,不要以为穷人衣食不继就嘲弄歧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风水倒转,天翻地覆。被人嘲笑戏弄的刘姥姥,既享高寿,又得天伦之乐,又岂是为情早逝的林黛玉,死于非命的妙玉所可比?
明代诗人曹学佺有名言:“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的确,小人物刘姥姥没读过书,但其重情重义,知恩善报,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且能伸能屈,能进能退,乐观开朗,大智若愚,使她成为《红楼梦》里的一个不俗亮点,也是文学长廊里一个重要人物。说实话,这个世上有资格嘲笑她的人不多。
嘲笑、嘲弄、嘲讽,都有一个嘲字,即拿人取笑。虽司空见惯,不足为奇,或嘲弄人或被人嘲弄,人皆难免,但有两条须格外谨记:不嘲笑失意人,谓之智慧;不嘲笑贫贱者,尤显美德。
《红楼梦》作者如此安排对待刘姥姥不同态度人的不同人生结局,并不是宣扬因果报应,想告诉世人的也许是:
你怎样对待人生,人生便有怎样的回应。以待人而言,给贫寒者温暖,你就是太阳。当然,贫寒者能给你的回报,你高高在上时,也许难以入眼。但你真正需要时,就会觉得最实在,最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