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驿站

少些催婚,多些温度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传统观念里,婚姻是人生的必经之路,也是社会习俗的世代传承。很多父母深陷社交网络的“比较漩涡”中,看着周围人的子女成家立业、生儿育女,这种“晒幸福”的场景如同一把把无形的剑,刺痛着他们的心。当同龄人都已升级为祖辈,尽享天伦之乐时,他们内心的落差与焦虑急剧攀升。家庭聚会中,亲戚们对子女婚姻状况的追问与攀比,更是火上浇油,让父母们如坐针毡。为了让子女跟上所谓的“社会主流节奏”,催婚便成为他们试图找回心理平衡的“利器”。

然而,当我们拨开催婚的表象,看到的却是父母们深沉的爱与担忧。父母由于历经过生活的风风雨雨,深知其中的艰辛与无常。在他们认知里,婚姻宛如一座避风港,能在子女面对衰老、疾病与生活困境时,给予情感上的慰藉、经济上的扶持以及社会关系上的支撑。这种基于爱与担忧的心理,让催婚在他们眼中成为一种责无旁贷的“干预”,是他们护犊情深的本能体现。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亲青帮”工作室副主任贾春梅表示,当面对父母的催婚“攻势”时,沟通无疑是打开和解之门的金钥匙。身为子女的我们需要学会换位思考,以共情之心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找一个恰当的时机,坦诚地向父母说出自己的心声:“爸妈,我明白你们期待我能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但如今社会竞争激烈如战场,我必须先在事业的战场上拼搏,筑牢经济根基。未来,才能给予家人更安稳、更富足的生活。”温和而坚定的表达,既能让父母感受到尊重,又能化解彼此间的对立情绪,为进一步的沟通架起心灵的桥梁。

亲子沟通过程中,积极的情感引导是不可或缺的。贾春梅建议,我们可以讲述那些因仓促结婚而陷入家庭纷争的真实故事,让父母深刻领悟幸福婚姻需要精心筹备与成熟心智。同时,分享身边晚婚却幸福洋溢的佳话,让他们明白年龄绝非衡量婚姻幸福的唯一尺度,助力他们摒弃陈旧的婚姻观念,舒缓对晚婚的焦虑。在此过程中,关键在于让父母清晰地知晓,我们对自己的人生之路有着明确的规划,并非抗拒婚姻,只是在等待最合适的时机。

若自身沟通能力有限,或与父母交流受阻,不妨借助第三方力量。家族中思想前卫、与父母情谊深厚且颇具威望的亲戚长辈,往往能成为亲子沟通中的“调解大使”。我们可先向他们倾诉衷肠,赢得理解与支持后,由他们出面与父母沟通劝解。如此一来,父母的催婚压力便能得到有效缓解,为子女们赢得更多自主抉择的自由空间。

家,永远是心灵的归宿,是爱永恒的港湾。每一次催婚的背后,其实都是父母沉甸甸的爱与牵挂。在这场催婚的家庭博弈中,我们应以尊重为基石,以理解为梁柱,用智慧搭建沟通的桥梁,从而有助于化解子女与父母之间关于新旧婚恋观念上的矛盾冲突问题,让家庭关系变得更和谐。

2024-12-14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513130.html 1 3 少些催婚,多些温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