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群言堂

万马齐喑叫一声

于文岗

柳州柳侯祠旁还有个贤良祠,为唐代幽州昌平人士刘蕡而立。进入祠堂,正中是刘蕡坐式铜像,左手握卷,右手提笔。细了解,刘蕡乃东汉章帝刘炟第六子河间王刘开的后人,通晓《春秋》,古代兴亡事烂熟于心,深沉稳健有谋略,有救世的远大心志,公元826年(宝历二年)中进士。塑像左、右、后三面墙上,满是《对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策》石刻。这个“直言极谏策”,正是刘蕡一生中的壮举。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形成了由宦官统领神策军、以宦官为监军使、左右枢密使的制度。宦人握兵,宦官专权,外胁群臣,内掣天子,权纲驰迁,政治黑暗,连皇帝人身安全也无从保障。自顺宗至唐亡,除敬宗外,八个皇帝都是宦官拥立的。第十一位皇帝顺宗李诵在位8个月,被宦官逼迫退位,“永贞革新”随之失败,柳宗元等“二王八司马”被贬谪;第十二位皇帝宪宗李纯为宦官谋杀;第十三位皇帝穆宗乃是宫变夺位;接着第十四位皇帝敬宗李湛又被宦官谋杀,终年18岁。宦官“负弑逆罪,更二帝不能讨,天下愤之”,刘蕡更是深恶痛绝。第十五位皇帝文宗李昂即位,“思洗元和宿耻”。828年,唐文宗召引诸儒一百多人在殿廷,亲自主持以直言进谏方式进行的贤良方正科考试,策问说:“你们这些大夫都通晓古今,一定能规谏治国的缺失,辨明政事的弊病。何种措施可革除已有弊病?何种恩泽应施惠百姓?如何整治可以接近古代治世社会?用什么法则能让国家充满祥瑞之气?推寻它的本源,逐条回答,朕将亲自阅览。”

刘蕡回答说:“臣不才,今逢陛下征求错误过失,咨询治国良策,臣怎敢不把全部想法说出来?至于皇上的顾虑,时下的禁忌,权幸的好恶,有司的取舍,臣愚昧不知。希望陛下稍加宽容,不让圣朝时有因正直的言论而遭杀戮的人,这就是天下人的大幸了。”刘蕡的对策六千余字:“臣以为陛下之所虑者,宜先忧宫闱将变,社稷将危,天下将倾,海内将乱。此四者乃国家已然之兆,故臣谓圣虑宜先及之。”直言宦官专权之害,陈述兴利除弊方法,通过引证《春秋》载吴起为阍者所杀,以阍者比宦官,暗中支持文宗下决心,言辞气势慷慨。当时,考策官冯宿、贾餗、庞严深为刘蕡对策嗟叹佩服,认为超过古代晁错、董仲舒,但慑于宦官权势,不敢录取他。

杜牧等二十二位上榜考生不仅对此事义愤填膺,且深感惭愧,河南府参军事李郃说:“刘蕡被逐而我被留下,我脸皮何其厚啊!”上书请求“收回授给我的官职,用来表彰刘蕡的正直。”

面对汹涌的舆情,虽然刘蕡的观点最让唐文宗赞赏,可皇帝宝座都是宦官给他搞来的,连自己的命运都不能掌握,还能指望他什么?刘蕡对策以后七年,令狐楚、牛僧孺任山南东西道节度使时,都上表举荐刘蕡在幕府任职,拜授秘书郎,用对待老师的礼节对待他,然而宦官深恨刘蕡,诬陷他有罪,将其贬为柳州司户参军事。一次巡田途中,刘蕡不幸坠马辞世。州人以贤良称之,立墓于柳州西鹅乡山头村龙兴屯并建祠祭祀,这便是“贤良祠”的由来。数十年后,第二十位皇帝昭宗李晔即位,于903年追赠刘蕡为左谏议大夫,谥文节,追封昌平侯,寻访他的子孙拜授官职。1958年,毛泽东阅读《旧唐书·刘蕡传》时,对刘蕡赞赏有加,批“起奇特”三字并写下《七绝·刘蕡》一首:“千载长天起大云,中唐俊伟有刘蕡。孤鸿铩羽悲鸣镝,万马齐喑叫一声。”

岁月悠悠,万马齐喑下的一声吼叫,依然在历史的天空回荡!刘蕡对策虽未被采纳,但它就像长夜里的那束微光,鼓舞了唐文宗和一众朝官,为诛除宦官埋下了伏笔。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知识分子良知和“文死谏”的忠贞风骨,将永远激励人们为了世间正义和至理而不懈追寻。

2024-05-10 于文岗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452379.html 1 3 万马齐喑叫一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