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晚间散步,听前面两位女士边走边聊。一位说:“你们南方人都是男人做饭的。”“南方人”点点头,说:“我们家做饭都是他,除非他不在家,我才自己做。”“你真舒服。”这位语气中对“南方人”充满羡慕。“南方人”似未知足,又说:“可你不知道,我有一个小姐妹多舒服。她也快五十岁了,从娘家到婆家,居然这辈子从来没有进过一次厨房。”我走得快,她们被扔在身后,一个问题却在心里萦绕:一个人需要怎样“超凡脱俗”,才能做到一辈子不进一次厨房?纵然做到了,这是人生的幸运,还是人生的悲哀?如果我得享不进厨房这种公主级别的待遇,好奇心也会驱使我到厨房里看看,体悟人间烟火的味道。
二
文明是谦谦君子,野蛮是亡命之徒。文明和野蛮如果不幸发生争斗,这争斗多是由后者挑起。争斗的过程中,前者讲规则,守底线,对己方和对方、甚至对自然界的一切生命,都有悲悯之心,而后者则会为了目的而不择手段,不惜除了自己以外的一切代价。文明有包容宽恕之心,野蛮则睚眦必报。文明和野蛮之间的信息通道,常常是单向开放。于是野蛮可以捕捉文明的幽暗,以证明自己的鲜亮。虽“优势”多多,但对野蛮终将被文明征服,我仍确信不疑。如果文明不能战胜野蛮,那人类就不可能走出丛林;既已走出丛林,人类绝不会再走回那个幽冥、恐怖的世界。多行不义必自毙,天道人心焉可违。
三
知名作家薛海翔老师发了一个视频:在肯尼亚世界顶级田径运动场,一名来自原始部落的叫切鲁的青年,在1500米比赛中,从起跑至终点,一直领先,把包括两位世界冠军在内的其他参赛者,遥遥抛在后面。切鲁能参加这种高规格的比赛,原因很有趣。肯尼亚官方为来参加比赛的运动员组织了一次草原一日游。活动中,他们的车不小心撞死了切鲁所在部落的一头牛。赔钱,随便多少不要,只要牛。这个以打猎为生的部落,打猎时从来不布陷阱,不放冷箭,就靠把动物跑累了然后将其捉住。比赛组织方不无狡黠地和部落头领谈判:你们派个人追我们,追上了就给两头牛。于是,便有了这场创新纪录的比赛。牛从何来不去管它——只说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迪:早已被主流文明摒弃的原始生活方式,对于人类身体及心智的提升与优化,仍然可资借鉴。
四
苏州木渎,中山东路。一位阿婆托着毛竹扁担,在街边不停地问行人:新鲜莲蓬阿要?一个穿浅蓝制服的男子向她走来,没听清他和她说的什么,只见她担起筐子离开。我走近穿制服的男子,对他说:“不要赶她走。用不了多少年,你就看不到这样的风景了。”他点点头,对我说:“倷讲得对格,但是我啊无得办法。”穿制服的男子走了,我回过头,看见那位阿婆又在离我不远处停下了。我忽然想到:她的先辈,挑着担子卖莲蓬或其他土产时,为了招徕顾客,一定会发出清亮悠远的叫卖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