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考研名师张雪峰发文回应话题“23岁的普通人到底应该有多少钱”时指出:现代人不幸福的最主要原因是互联网!原来不觉得我的生活有什么不好,但一看你吃龙虾,手里的排骨瞬间就不香了!大家不要去比,过好自己的生活。当你感叹自己没有什么的时候,看看自己已经有了什么,你就会很幸福!
他说了三层意思:
一是互联网是不幸福的原因。此说我不敢苟同。互联网其实就是个平台,看你会用不会用,和幸福与否并无直接关系。他的意思是,我本来小日子过得还不赖,自我感觉良好,但一看到有人在网上炫富,穿金戴银,豪宅华车,就立刻觉得自己的日子太寒酸,幸福感就立刻荡然无存。所以,互联网是不幸福的主因。可是,别忘了还有问题的另一方面,很多人借助互联网了解商业信息,发布广告,网上卖货,大发其财。特别是那些网红,日进斗金,赚得盆满钵满,互联网就成了他们幸福的根源。
二是龙虾与排骨的辨证关系。这两样东西从本质上来说,都是高蛋白,都很可口有营养。但价格却悬殊,档次有高下之别,一个是豪华宴席的主打,没有龙虾就不上档次;一个是平民餐桌的常客,百姓也常大快朵颐。本来我吃排骨也是香喷喷的,津津有味,吃得满嘴流油;但一看人家吃大龙虾,高档次,高规格,自己口中的排骨立刻索然无味,如同嚼蜡了。这个道理,其实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讲过:两邻居都住平房时相安无事,其乐融融;一家住上别墅了,另一家就不痛快了;等自己也住上别墅,但另一家住上宫殿了,心里就更不平衡了,这就叫“相对贫困论”。吃排骨与吃龙虾相比,就是相对贫困,虽然你可能排骨吃得满面红光,甚至于大腹便便,但一想到人家的澳洲大龙虾,就立刻自惭形秽,兀自矮了半头,幸福指数骤降。
三是如何看待“没有什么”与“已有什么”的关系。我很认同他的这个观点。这个世界上,任谁都不可能应有尽有,都有缺憾和不足。富翁可能有金山银山,但或许缺少亲情友谊,因为在他眼里,人人都在惦记他的财富。帝王高高在上,有权有势,一呼百应,但可能听不到真话直言,因为身边多是马屁精或唯唯诺诺的奴才。我等平民百姓,没有金银成堆,豪车华屋,但有天伦之乐,欢歌笑语;没有龙虾鲍鱼,山珍海味,但有白菜豆腐,烩面铰子;没有保镖成群,前呼后拥,但有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因而,我们应该珍惜己有的什么,不奢望没有的什么,多想想已有的什么,少想那没有的什么,量入为出,持家有方,有滋有味地过好老百姓的生活。
人都是生活在比较中的,有比较才有鉴别。问题在于怎么比,和谁比。幸福是比下去的,也是比出来的。吃排骨的人和吃龙虾的人比,就会越比越窝心,越比越失落;反之,吃排骨的人和吃青菜豆腐的人比,则会越比越滋润,越比越快慰。因而,如果要比,就不要老把眼光盯在那些腰缠万贯的富翁身上,而可以时不时比比左邻右舍那些和我们不相上下或还不如我们的人,这样一比,就会觉得其实我们过得还不错,有吃有穿有房子住,有稳定收入,你还想怎么样?若再想入非非,胡乱攀比,那就是自己找不自在了。
大千世界,悠悠万物。“山间明月,江上清风”,可尽情欣赏;阳光和煦,空气新鲜,任自由享用;青春似火,朝气如霞,可随意挥洒。相比而言,吃排骨和吃龙虾实在是不值得一提的小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