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群言堂

老人为何抗拒儿女关爱

曾德凤

许多老人总是抗拒儿女的关爱。如儿女给买了高档食品,他们很抗拒,唠叨个没完,勉强接收了,也是打入冷宫,直到让它们熬成霉大爷,也不用来慰劳嘴巴。不是他们嘴巴淡出鸟来,而是认为吃即是纵容,儿女过后会高档食品又高档食品。儿女给买了高级衣服,他们也唠唠叨叨,勉强接收了,也把它们视为仇敌,任它们在衣柜里挂成文物。不是他们不喜欢高级的皮儿,而是怕高级的皮儿接踵而至。儿女欲出资让他们做个体检,他们也说自己好好的,何必花那个冤枉钱!儿女欲带他们出国游,他们好像那不是去享受而是叛国。儿女接他们养老,他们觉得鸡肋不如。

出现这种状况,一般有以下原因:

角色转换障碍。觉得护雏乃人的天性,只知为儿女使尽拖刀计、费尽担山力,恨不得把身上的汗毛都割韭菜一样割下来,拿到市场上换银子补贴儿女,而从来就没有考虑过还要儿女回馈一丝一毫。儿女回馈了什么,他们倒是下意识地感到不自在甚至抵触。

性格强势。不适应从强势变为弱势、从照顾变为被照顾的角色变化。一些老人年轻时依强势为孩子撑起一片天,为子女规划人生,完善细节,既高瞻远瞩,又无微不至。如今却要做小鸟依人,接受孩子指指点点的照顾,人生导师与追随者的角色互换,损害了一些原先强势的老人的自尊心。

怕拖累儿女。儿女在社会上打拼,气喘吁吁。对此,老人母爱父爱泛滥,疼到心尖尖,认为哪怕只给儿女再添一丁点的负担,都会成为压垮儿女的最后一根头发丝。所以拒绝子女的一切帮助,哪怕是想给其买根牙签,他们都会头摇得如拨浪鼓。

生活观念冲突。子女们给老人花钱,出手恨不得盖过李嘉诚马云,对票子缺乏起码的尊重。他们觉得只有多花钱,才孝之入骨。而老人则心痛不已,觉得这是在糟蹋钱财:谁知袋中钱,张张皆辛苦。败家子!

还有,许多老人在自己经营了几十年的生活圈里如鱼得水,老了到子女处,物质生活优裕是优裕,但没有了可以家长里短海阔天空扯淡的朋友,嘴巴坐牢了,实在是苦闷,想重建有滋有味的生活圈,又缺乏信心。如此,不听子女的苦苦挽留,迅速逃离,且如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头。

除了这些常见的原因外,还有一种比较隐秘的原因,那就是某些老人感知快乐的能力弱,他们能感知到对儿女付出的快乐,但感知不到儿女为他们付出带来的双重快乐。其实,儿女们在为父母付出时,会有或多或少的快乐的,做父母的如果想到了这一层,便也会以子女的快乐为快乐,跟着快乐起来。如此,高档食品开开心心地吃;高级衣服轰轰烈烈地穿;体检痛痛快快地检;旅游,天涯海角地浪;而且,恨不得样样都广而告之。

总不爽快地接受甚至拒绝儿女的关爱,是有害的。

于儿女而言,这是一种心灵的打击。老人这也不要那也不要,这也不领情那也不领情,宛如一瓢冷水泼在了儿女头上,他们能好受吗?百善孝为先。老人连孝的机会都不给儿女,让他们情何以堪?

于老人自己而言,这也是不利的。这样,不但少了些享受,少了些上面提到的快乐,更大的损失是,没有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地接收到来自儿女回报的关爱,被爱的感动无从说起。这种感动,有时是具有无边的快乐的,比食色更能激发大脑多巴胺的分泌。

于社会而言,这也是一种巨大的损失。众多的老人抗拒儿女关爱,会抑制这种传统美德的发扬光大,会给孝文化的传承制造困难。

还望有这一毛病的老人们,痛改前非。

我在这里想做个虚拟榜样:如果世界首富是我的孩子,他就是送我一座黄金垒成的落水山庄,我都会面不改色心不跳地乐呵呵接受。旅游?上火星都行!不过,末了我还是会轻描淡写地回馈一句“谢谢”,美美地老绅士一把。

2024-04-12 曾德凤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445379.html 1 3 老人为何抗拒儿女关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