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群言堂

鸟儿出头需护身

游宇明

在康熙朝,戴梓绝对算是一个少有的天才。这位仁和(今杭州)人知识极其渊博,懂天文算法,擅诗文书画,还精于兵法。史书对其军事才华有如下记载:戴梓从小“独肆力于古史传,潜考其兴亡治乱之所由,尤于兵法武守诸器具,靡不究习”。

人生的机缘有时是突然冒出来的。康熙下令撤藩,惹怒了平西亲王吴三桂,他随即叛清,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驻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纷起响应,历史上著名的“三藩之乱”就此爆发。康熙十三年(1674),耿精忠进攻浙江,康亲王杰书奉命南征。听说戴梓才能出众,立即派人礼聘,戴梓因此以布衣的身份入军,做杰书的参谋,深受其敬重。戴梓还利用自己动手能力强的优势,仿制、创造了不少先进机械工具,特别是火器。他设计的“连珠炮”,能持续射击28发,解决了旧式火铳需要火绳点火、易受风雨潮湿影响的缺陷。康熙十五年(1676),因收复江山城有功,被授予道员。平定耿精忠叛乱后,戴梓随康亲王进京,受到康熙召见。康熙知道他善诗文,任命他为翰林院侍讲,后来,他又与高士奇一起入值南书房,不久,改值养心殿。翰林院侍讲只有从四品,级别并不高,地位却非同寻常。“侍讲”是专门为皇帝讲学之人,即皇帝的家庭教师,俗话说“宰相门前三品官”,何况在皇帝门前呢,这样的职位无疑可以满足传统读书人光宗耀祖的愿望。

戴梓是个闲不住的人,在给皇帝做“家庭教师”之余,依然潜心兵器研究,康熙二十六年(1687),他又成功地研制出了“冲天炮”(又称“子母炮”),此炮威力巨大,锐不可当,康熙非常兴奋,给此炮赐了一个“威远将军”的名字。在平定噶尔丹叛乱时,“冲天炮”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社会上总有一些人自己什么事也不想做,或者想做也做不来,为了一己之私,专门在背后搞小动作,希望将想干事、能干事的人拉下马。在“冲天炮”问世第三年,投诚归清的张献忠之养子陈宏勋串通一帮人构陷戴梓,说他“私通东洋”,刚愎自用的康熙听从流言,将戴梓流放到盛京(今沈阳)。一代军器奇才被迫以售卖字画和文章为生,带着一家八口艰辛地熬着每一个日子,一待就是三十五年。他曾这样描述过自己的生活:“常冬夜拥败絮卧冷坑,凌晨踏冰入山拾榛子以疗饥。”

中国有句俗话叫“枪打出头鸟”,意思是一个人做事随大流最好,千万不要“出风头”,否则,会惹来灾祸。这种思路其实是不对的。认真一想,真正称得上“出头鸟”的,主要是两种人:一是遇了某种不平或特别要紧的事,首先站出来发表不同意见的;二是在才华、业绩上出类拔萃,光芒明显盖过周围的人的,这些人都是民族、国家的宝贝,我们应该将其视为标杆,向他们学习,而不是吸取所谓“教训”,做缩头乌龟。不过,要让人放心地去当“出头鸟”,还得好好保护那些已经成为“出头鸟”的人。这种保护,不能靠哪一个人的心血来潮,也不能仅依赖“牛”人或上级的洞若观火,而是更需要一种机制:某个人默默无闻时,社会能够给他提供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某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社会能够认真听取他的申诉并帮助其维护合法权益。换句话说,公正和法治才是“出头鸟”们最可靠的护身符。而在清朝那种专制社会,这无异于痴人说梦。

戴梓的不幸是个人的,更是时代的。

2024-01-26 游宇明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424544.html 1 3 鸟儿出头需护身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