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近日印发《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规定对中小学在职教师擅自有偿开展学科类培训的行为,依法从重处罚。其他依法从重处罚的情形,还包括实施校外培训违法行为被处理后两年内再次实施校外培训违法行为;拒绝、阻碍或者以暴力威胁行政执法人员执法等。
短评:对于已经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的教师予以处罚,当然是必要的,但是,此属于事后惩戒。同时应当做好的是,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教师校内课堂教学质量的考核,最大程度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学好,这是从根子杜绝校外补课、学科培训的源头治理。据一些家长反映,有些教师在课堂上不做深入讲解,诱使学生参加校外学科培训,或者到教师家里补课。严查个别教师课堂教学“短斤少两”,是预防违规校外学科培训的一个关键。
据《光明日报》《工人日报》等媒体报道,一些父母将电子产品视为“哄娃神器”,用平板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来换取宝宝们的片刻安静,但长期“屏幕暴露”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例如,大量的“屏幕暴露”不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减少了孩子真正接触环境的时间,可能增加孩子语言发育落后和认知发育落后的风险;影响孩子的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
短评:任何技术或产品都不能替代父母与孩子间的亲子交流。亲子交流,是带有感情的,能带给孩子安全、信赖、愉悦与幸福,留下美好记忆,这是其成长必不可少的“营养”与人生“财富”。同时,也是父母见证孩子成长的一种“收获”。技术进步,产品更新,都不能也不应稀释人们之间的感情交流,社会成员间如此,家庭成员间更是如此。若反其道而行之,人或变成技术与产品的奴隶。
据《北京晚报》报道,自9月9日起,国家图书馆总馆北区中文图书区开放晚馆,在3月至10月期间延时开放至21时,以更好地满足读者的借阅和学习需求。
短评:公共图书馆晚上开放,确实是一项创举,是为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做了一件好事,是为充分实现图书资源价值做了一件实事。现代生活节奏,人们的时间越来越被格式化安排。白天在为生活打拼,没有时间坐下来读书。晚上有了空闲,图书馆也下班关门,人们的阅读需求很难在图书资源最丰富的图书馆得到满足。图书馆晚间开放,正好能让白天无时间、无条件阅读的求知者“解渴”。国家图书馆开启了“夜读”模式,地方公共图书馆能否跟进呢?建漂亮图书馆,不是为了让人“瞧”的,而其中的藏书,却是让人“读”的。从一定意义上讲,图书馆的书被越多的人读,图书馆的作用就发挥得越充分,城市文明程度也可从此管窥一斑。
据《工人日报》报道,上海市虹口区某餐饮公司在未结清30多名职工工资的情况下,注销了公司。面对执法对象主体缺失这种过往执法实践中未曾遇到的情况,虹口区人社局深挖背后症结,破解执法困局,在公安、检察院等多方协作下,不仅帮助劳动者追回工资,还与多部门形成新预警联动机制,助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短评:随着欠薪治理的深入,一些黑心老板恶意欠薪的招数也在升级。黑心老板通过注销、破产、歇业等手段,制造讨薪困难,以达到侵吞劳动者血汗钱的目的,同时,也给执法部门和司法机关增加了治理的难度。这些黑心老板所制造的此类难题,往往是“综合题”,需要多部门、多机关联合施策。涉案各部门、机关既要恪尽职守,又要积极作为,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分工协作,用法律的照妖镜,让恶意欠薪者无处遁形,方可切实维护劳动者权益、公平正义与法律尊严。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报道,近日央视记者调查发现,豫北某县级市7年前3个民生项目获得4000多万元中央资金支持,然而,目前,这3个项目全部烂尾。
短评:民生工程变成烂尾工程,政府形象在人民群众心目中能不下降吗?有的地方以民生工程的名义向上争取资金的劲头大,认真埋头踏踏实实搞建设的干劲小,资金到手不珍惜,浪费严重,甚至挪用,这是典型的欺上瞒下。作为下拨资金的上级,应对资金的使用情况及时跟踪检查;作为资金使用方的下级,应严格按照规定,切实完成工程,落实惠民承诺;作为各级审计、督查机关,应全程监督,随时纠正民生工程资金使用中的“跑冒滴漏”。若把地方官员的官帽子与民生工程资金使用情况挂钩,严格追究违规责任,可能一些地方盲目向上争取资金的狂热性就没那么大了,资金争取到了也不敢浪费了。
据澎湃新闻报道,近日,天津静海万海置业有限公司通过抖音平台发布带有“买房送媳妇”内容的视频广告。此广告会被理解为“买房就送媳妇”,而开发商的解释是“买套房送给媳妇”。目前,该开发商被天津市静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3万元。
短评:广告也须诚信,不能骗人,这是道德与法律的起码要求。“买房送家具”的噱头已被作为讽刺与鞭挞的对象搬上了春晚舞台,成为亿万观众的笑料,为什么还有开发商东施效颦呢?利令智昏之下恶俗文化渣滓的泛起与打“擦边球”的违法违规,提醒着执法部门时刻净化市场,以免铜臭与投机污染了社会风气,践踏了法的尊严。作为公民,也应远离此类恶搞,不给无良商家的人来疯助兴,所谓见怪不怪,其怪自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