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群言堂

挺起脊梁 将“厮捱”进行到底

姜胜群

如果上司不讲理,作为属下,要坚持正确意见,敢于同上司“厮捱”,就是抵住,顶着!

廖德明是南宋时期人,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进士。先后历官福建省莆田知县、广西浔州知州、广东提刑、广州知州、韶州教授、吏部左选郎官等职。

一身正气的廖德明,官小人微。有时,官大一级的上司不讲理,难免心情压抑。于是,他把自己的郁闷写信向老师朱熹倾诉。朱熹回信开导他:“吾人所学,正要此处呈验,已展不缩,已进不退,只得硬脊梁与他厮捱,看如何。”(罗大经《鹤林玉露》)——抵住,顶着!绝不让步,要挺起硬脊梁,据理力争!这正是验证自己人品、学识、能力的时候!

很快,考验廖德明的时候到了:“会有显者欲取邑地广其居,德明不可,守会僚属喻之,德明曰:‘太守,天子守土之臣,未闻以土地与人者。’守乃惭服。”——一个大户借权势占用公有土地,扩建其私人住宅。地方官廖德明严令制止。可是,太守听信谗言,召集僚属,当众指责廖德明。廖德明不畏权势,据理力争:“太守是为天子看守土地的大臣,怎么能把天子的土地擅自送给私人?”挺起脊梁敢于“厮捱”的廖德明,令太守顿感惭愧!

敢于同上司“厮捱”的,还有胡长孺。

胡长孺历经宋元两朝。《元史 胡长孺传》记载,元大德丁未年,浙东闹饥荒,饿死的老百姓尸体成堆。宣慰同知脱欢察奉命前来赈灾,从富裕户人家中敛钱150万,补给灾民一部分。来到胡长孺所在的宁海县时,把自己扣下的钱25万交给了胡长孺,让他保存好,自己又到别处搜刮去了。“长孺察其有乾没意,悉散于民。”胡长孺看出脱欢察是想私吞这笔钱,于是,毫不迟疑地把这些钱都发给了灾民。一个月后,脱欢察返回来了,向他索取那笔钱,胡长孺把救灾案卷交给他说:“钱都发给灾民了,账本在这里。”脱欢察气得火冒三丈,说:“汝胆如山耶!何所受命,而敢无忌若此!”——你的胆子比山还大!是谁让你这么干的?大胆放肆!胡长孺挺起脊梁,同上司“厮捱”:“老百姓没饭吃,都饿死人了,实在是来不及请示您了。发放的公文案卷都在这里,请大人过目。”生米做成了熟饭,脱欢察虽然恼怒,但也没有办法,不敢再责问了。

廖德明和胡长孺“厮捱”的,都是比自己官大一级的上司。上司也是大臣,上面还有皇帝呢。如果是皇帝不讲理,作为底下的大臣,还敢和皇帝“厮捱”吗?

赵普,北宋宰相。《宋史 赵普传》记载:“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作为宰相,赵普向宋太祖推荐一个人。接连两天,宋太祖都没有同意。第三天,赵普又送上了奏章,坚持他的推荐。这下可惹火了宋太祖,不仅把奏章撕了,还扔在了地上。可人家赵普脸不变色心不跳,跪在地上,把扯碎的奏章一一拾起,放在袖子里。退朝回到家,把扯碎的奏章仔细地粘接起来。过了几天,又推荐给宋太祖。老臣的执着,令太祖醒悟,终于任用了赵普推荐的那个人。

“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明哲保身,看上面的脸色行事的,岂止在相位者,满朝文武,从上到下,多了去了。在官大一级压死人的封建社会,敢于坚持正确意见,同上司甚至皇帝“厮捱”据理力争的,凤毛麟角。

廖德明、胡长孺、赵普,以天下事为己任,既无私,又无畏。“吾人所学,正要此处呈验”,学了那么多做人的道理,现在,考验自己的时候到了!挺起脊梁,将“厮捱”进行到底!

2023-07-21 姜胜群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362122.html 1 3 挺起脊梁 将“厮捱”进行到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