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纪念冯雪峰诞辰120周年,市文联副主席何恃坚约我写一篇纪念文章。我参加过1983年第一届雪峰学术研究会,记得当时我写过一篇纪念冯雪峰的“豆腐干”,刊于《枣林》,具体内容已淡忘。这次写什么好呢?我这人有个记日记的习惯,就找出1983年的日记本,看看记录了什么。结果找到了当年机关干部学习的《百科知识》,其中有冯雪峰同志写的什么电影剧本,是根据他自己被捕后的亲身经历写成的。好了,我找到写纪念文章的材料了——就写写冯雪峰和他的电影剧本《上饶集中营》。
市志编辑部在成立后不久,就组织过一次福建武夷山采风活动。车过上饶时,大家一起去看过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纪念馆。记得1983年5月30日—6月2日,县文联主持召开“第一届雪峰研究学术讨论会”,冯雪峰生前好友丁玲、唐弢、汪静之、楼适夷、黄源、骆宾基、杜鹏程以及日本专家池上正治应邀参加。会议期间,电影公司还放映过《上饶集中营》。
《上饶集中营》是冯雪峰于1950年创作的一部电影剧本。整部影片以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发动皖南事变,并将俘获的新四军指战员关押在顾祝同设在江西上饶的集中营为背景,着重展现了当时国民党反动派不顾民族大义,处心积虑地摧残革命力量,以及新四军指战员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不屈不挠,与敌人抗争到底的革命大无畏精神,塑造了赵宏、李华、施珍等英烈光辉形象。1942年5月,日寇进逼金华、衢州时,国民党特务裹胁被俘人员南撤,于1942年6月17日行至赤石渡河。被俘人员在党组织领导下,以王东平唱《义勇军进行曲》前奏曲为号,全部人员上岸后,发出暴动信号,疾速越过稻田,向密林奔去。因为天黑了,敌人不敢追赶,暴动成功了。实际上,有40余人冲出敌人包围,与在武夷山的闽北游击队汇合,被屠杀的有14人。1951年,《上饶集中营》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由著名音乐家贺绿汀为影片作曲。
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时,冯雪峰因义乌家乡邻村青年李信提及敏感事件而受牵连被捕,随即投入江西上饶集中营。因为得了胸膜炎,导致回归热,他几次高烧,不省人事。管理员怕他死在杨家岭监狱里晦气,便叫人用破门板抬到周田村监狱,编入了第三战区司令部特别训练班。此后,他的病情稍有好转。冯雪峰被特训班中校特务队长王寿山看到,让他编辑墙报。由于没有什么证据在敌人手中,他自称是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从容巧妙应对敌人的审问,被关了一年十个月。经由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安排,1942年他以治病为名保释出狱。1950年,被任命为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上海文联副主席,他感到应该带头创作电影剧本,所以根据亲身经历写成剧本。正如冯雪峰自己说:“我这个电影剧本,企图以艺术形象概括牺牲了的志士们的战斗牺牲精神。”所以,影片中,主要人物都有原型。著名导演谢晋说:“1951年新中国电影最好的有两部。一部是车山导演,吕班、郭维为副导演的《新儿女英雄传》,一部就是《上饶集中营》。”此片被文化部评为1949—1955年优秀影片。
我打开百度搜索,把冯雪峰与他的电影剧本《上饶集中营》输进去,马上跳出凤凰新闻客户端播放的采访上饶集中营研究会理事丁健说的话:“摄于1951年的电影《上饶集中营》,在全国各地放映后,引起强烈反响,红遍全国。”
冯雪峰的努力没有白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