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余依萍 文/摄
“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床,让他好好写作业,他就开始‘磨洋工’!”
“成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看到就心烦!”
“干啥啥不行,我都怀疑儿子是老天爷派来气我的!”
暑假开始才没几天,有的爸妈就满腹委屈和愤怒,恨不得让学校马上开学。一些矛盾比较突出的家庭,父母来到市中心医院精神科寻求帮助。
谈及亲子教育话题,一些父母表示,应该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去,却又担忧“关心则乱”,还有一些父母觉得,孩子越来越大了,开始有了独立想法,体会不到他们的良苦用心。
“孩子畏难、易怒、情绪失控的原因很复杂,其中有一种情况是孩子没有感受到父母给的爱,不确定父母是否爱自己。”中心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方向明表示,孩子的想法和家长的视角往往是不同的,家长与孩子的互动过程,往往是一次又一次挑战自我耐心极限的过程,在亲子相处中频频出现问题,会引发双方情绪焦虑,增大心理压力,因此家长要学一些亲子互动沟通的实用技巧与心法,改善亲子关系,营造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实际上,父母爱孩子与孩子能否感受到父母的爱,是两码事。
家长苦恼:白天不懂夜的黑
“本来学习就不好,成天就知道玩手机,还不趁暑假快点补补!”孙女士对已放暑假在家的女儿莉莉(化名)说。
“我的事不用你管!”女儿回答时很不耐烦。
孙女士和莉莉一大早就开始争吵。孙女士说,原本想趁暑假与孩子相处时间多的机会,改善一下母女关系,没想到感情没有得到改善,反而频频“亮起红灯”,争吵一触即发。无奈之下,孙女士只好带女儿去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之前她只是有点叛逆,不听话,但暑假这几天我真管不了她了,各种顶嘴,实在没有办法。”在咨询前,孙女士就悄悄地把自己的烦恼告诉咨询师,她不知道为何女儿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如同歌里唱的那样,“你永远不懂我的心,像白天不懂夜的黑”。
咨询师与莉莉进行单独谈话。莉莉放下防御,开始吐露心声:“我最讨厌妈妈了,不想和妈妈说话,因为每次还没说几句,妈妈就开始指责和批评我,不管我怎么努力,她永远觉得我不好。”
在与孙女士和莉莉分别交谈中,咨询师了解到,虽然假期才开始没几天,但孙女士和女儿已经出现“相看两厌”状况,关系越来越僵。
莉莉早晨8点还没起床,妈妈就开始在门口唠叨:“这么长的假期,赶紧起来学习,本来成绩就不行,还不趁暑假多学学。”莉莉不想听妈妈唠叨,每天都会紧锁房门,把自己关在屋里。如此,亲子关系更加紧张。
孙女士面对咨询师,好几次都忍不住掉眼泪,表示她都是“为女儿好。”孙女士还是想不明白:原本乖巧听话的女儿,怎么就变成了“问题孩子”?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家长,大家纷纷倒苦水:暑假里和孩子相处时间多了,没有增进感情,反而使关系变得更僵,可怜天下父母心!
赵女士的女儿小薇(化名)暑假后就上四年级了。在暑假里,赵女士发现小薇养成了不少坏习惯:晚睡晚起,不讲卫生,作业不主动完成。赵女士每次提醒女儿不要沉迷于看电视,抓紧完成暑假作业,女儿却总是不耐烦地回一嘴“知道了”,仍然我行我素。赵女士气得无语,就把孩子留在家里,自己去上班了。赵女士下班后发现,小薇已经完成当天的作业。由此,赵女士自我反思:女儿对作业并不抵触,她反感的是妈妈的态度。
说起暑假里的亲子关系,市民刘先生也苦不堪言。他的儿子今年上初一,一放暑假,就想出去和朋友玩乐。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在家复习功课,刘先生每天都不知道要对儿子唠叨多少次,没想到儿子竟然离家出走了。“打不得骂不得,真不知道该怎么管教孩子了。”刘先生说,“渴望学校早点开学,还是让学校去管吧。”
孩子自述:千万只“蚂蚁”在虐心
暑假往往是亲子矛盾高发期和突发期。待在家里的孩子需要有独立的空间,需要关起门来自己做作业、自己玩手机,不希望家长过度打扰,反感不敲门就闯入他们的秘密区域。但很多家长却理直气壮地认为,管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
“儿子发起脾气来就砸东西,甚至出现伤害自己的行为,没人拦得住他。平时还好,这几天放假了,跟我待在一起的时间长了,随时都会因为一丁点小事引起‘火山爆发’。”王女士说起儿子小凯(化名)的时候特别伤感。
在心理咨询室,记者见到了这对“关系紧张”的母子。15岁的小凯长得特别斯文俊秀,母子俩穿着白色T恤衫和牛仔裤,再加上酷似的面容,犹如一对姐弟。交谈中,王女士抱怨自己是“守寡式婚姻”和“丧偶式育儿”,老公整天不见人影。“我很爱儿子,给了他最好的教育资源,一天伺候他三餐,但他的成绩总是不理想。当我一说到学习,他就愤怒地砸东西,甚至要动手打我……”一顿“输出”后,王女士失声痛哭。
“每当看见妈妈难受,我就非常煎熬,身上像有千万只蚂蚁在爬,却又无法把这些看不见的‘蚂蚁’全部掐死。于是,我的焦虑症就发作了,一定要吼出来才畅快。”在咨询师引导下,小凯第一次道出自己的心声。
方向明表示,现在有许多家庭中,夫妻确实是“男主外、女主内”,如此分工久了,便会各有各的委屈,妻子觉得无法得到丈夫情感回应,丈夫则觉得与其留在家里应对一个流泪的女人,不如躲到外面或沉浸于工作中来得痛快。但是孩子是逃离不了家庭的,妈妈的每一声叹息、每一滴眼泪,都会变成孩子身上捉不到、赶不走的“蚂蚁”。
亲子之间不能忽视爱的表达
“作为医生,我们时常能听到家长和孩子截然不同的声音,往往是父母觉得孩子不能体谅他们的用心良苦,稍加教育就态度强硬;而孩子通常觉得父母过于强势,让他们失去了自由和快乐。”方向明说,没有哪个父母是不疼爱子女的,亲子之间的矛盾、对立、冲突,其原因往往是没有正确表达自己的爱。
到底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爱?方向明分享了三点建议:
1.少讲道理多情感联结,和孩子做朋友
关注孩子的状态,及时调整沟通方式,站在孩子的角度和高度看待遇到的困难、理解他们的烦恼和情绪,和孩子一起面对挑战;变“虎爸”“虎妈”角色为朋友角色,和孩子多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烦恼,不要一味教育、讲道理和指责,增强对孩子心理的共情能力;多发现孩子的可贵之处,并给予正面鼓励,例如假期帮忙做家务、完成暑期作业都很认真等,给予他们正向的积极的引导。
2.觉察识别自己的焦虑和控制欲,做孩子的表率
家长往往会在与孩子的交流相处中出现语气愈发严厉、监管愈来愈严格的情况,由此也变得更加焦虑,亲子关系的不融洽也会让这种情绪放大。因此家长首先要把控自己的情绪,维护彼此的自尊,给予彼此空间,然后通过以身作则的方式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受到影响并做出改变。
3.给予高质量的陪伴,利用假期让亲子关系升温
父母对孩子的陪伴并不是简单的陪同,而是要与孩子有思想沟通,情感交流,以及行为互动。暑期是亲子之间相处时间最长、互动最紧密的时刻,家长们不妨利用这个假期增进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例如召开一次家庭会议,聊一聊过去半年的故事、对未来的展望,策划一场短途旅行,一起做一顿晚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