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群言堂

唐太宗驭人术

刘吉同

唐太宗临死前,对即将接班的太子李治说:“李世勣才智有余,然汝与之无恩,恐不能怀服。我今黜之,俟我死,汝于后用为仆射,亲任之。”(《资治通鉴》卷199,下同只注卷数)这样你有恩于他,他对你就忠诚了。

李世民的这套驭人术,是什么手段呢?这要先交待一下李世勣。他能征善战,有勇有谋,功勋卓著,是大唐的开国元勋。唐太宗果然将李世勣从朝中高官贬为叠州都督。李治登基三个月后,便任命李世勣为尚书左仆射。

李世民的这套驭人术,说穿了就是交易,我给你高官厚禄、荣华富贵,你给我忠贞不贰、死心塌地。

此种交易真能成功吗?否!

其一,没有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实质上是一个“私”字下的互相利用。1901年1月29日清廷颁布的《变法上谕》中说:“误国家者在一‘私’字”,骂的应是满朝文武。其实,天下‘私’字最大的,不是别人,正是皇帝和皇族。仍以此时的清帝及慈禧为例,大清的阳寿已经倒计时了,他们制定的《钦定宪法大纲》第一条仍明确写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李刚《大清帝国最后十年》162页)快进坟墓了,仍想赖在位上继续奴役四万万同胞,足见其私心之大之重之不可理喻。再说李治与李世勣,前者依从老爹的主意拜后者为相,李世勣坦然受之。可以说,他们之间没有任何先进的价值“共识”,更不是以天下苍生福祉为念,而是从各自私利出发完成了一桩交易罢了。

高官厚禄也好,荣华富贵亦罢,皇帝手中多的是。不过,皇帝富有四海,但四海并不是他创造的,更不是他家的私有财产。诸侯的封邑,这被封的土地是祖宗留下的,人口则是自然繁衍,与皇帝无关。就是官位,也不是皇家的私有财产,而是公共资源,设置它的初衷和目的,是服务天下百姓的,而不是也不能用来作交易或当奖品的。毫无疑问,这是用公共资源谋取私利,或者叫乱政。

其二,与传统的中华政治文明背道而驰。太公曰:“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礼记》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孟子说:“民为重,君为轻,社稷次之。”黄宗羲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明夷待访录 原臣》)很显然,以交易为核心的驭人术,没有一丝一毫这样的文明元素,故这种腐朽的东西,未来民主法治社会必然彻底抛弃。

其三,也不一定有效。仍以李世勣为例。唐太宗对他十分看重和信任,贞观十七年(643年)的一天,李得了暴病,药方云:“胡须烧成灰可治疗。”太宗听说后剪下自己的胡须,为他配药。感动得李世勣连连磕头哭谢,直至额头出血。一次李世勣侍奉太宗饮宴,太宗对他说:“朕一心想找一个可以托孤的大臣,没有人能超过你的。”李流泪辞谢,咬破指头沾血为誓,也喝得酩酊大醉,太宗解下身上的龙袍给他披上。(卷197)唐太宗最担心死后李治守不住江山使李唐改姓,故才期待这位名臣保驾护航。李世民死后,李世勣成为四位顾命大臣之一,然而,正是他在关键时候“放水”,才导致李唐易姓变为武周。李治登基后的第六年,野心勃勃的武则天向皇后发起了猛烈冲击,但遭到另一顾命大臣褚遂良的拼死反对。武则天能不能当上皇后,此刻李治还没有把握,于是征求李世勣的意见,谁知他轻描淡写地说:“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上意遂决。”(卷199)次年十一月,李世勣按照高宗的旨意携带印玺册封武则天为皇后,百官于肃义门朝拜新后。(卷200)武则天完成了她篡夺李唐最高权力前的重要一步。可见李世勣对李唐哪有半点忠心!其实,这是个普遍现象,秦始皇对赵高有恩,唐玄宗对安禄山,唐昭宗对朱温,都曾给予高官厚禄,但最后不但没有换来他们的忠心,而且都成了本朝的掘墓人。为什么?“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因为他们的“交易”,本质上仍是以利、势相交,没有崇高、文明的价值观作基础,最后倾塌也就不足为奇了。

2022-06-17 刘吉同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240380.html 1 3 唐太宗驭人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