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5月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全国性青年团组织正式诞生。首届中央执行委员会书记为方国昌,实名施存统,但上任仅满百日便因病请辞,俞秀松继之。
团的一大并非百年团史之始。1949年4月12日,在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进京赶考”中共中央“五大书记”之任弼时代表党中央所作政治报告指出,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对建党工作在某种意义上是起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作用”。1920年8月22日在沪组建的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作为中共的后备军,或可说是共产主义预备学校”(陈独秀语),在“正式中央机关未组成时……代理中央职权”(《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章程》),首任书记即俞秀松。
上海建团八人之陈望道、俞秀松、施存统、叶天底实乃一师携三徒,出自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今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与杭州师范大学),1913年由1908年创建的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更名而设。
“之江西,西湖滨,桃李一堂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歌》)。校长经亨颐锐意革新,定“养成健全人格,发展共和精神”为己任,立“勤、慎、诚、恕”为校训,赢取蔡元培“浙江最负盛名的学校”之盛誉。红色政权第一部宪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起草者梁柏台在读期间以校为豪:“我们的校长,比作北京大学的蔡孑民,陈望道比作陈独秀,袁易比作胡适之,《校友十日刊》比作北大的《新青年》。”
正值新文化运动如火如荼之时,诸暨学子俞秀松、上虞学子叶天底、金华学子施存统1916-1917年前后考入,脚踏明清贡院甬道却并未坠入青云之梦。就读期间,十月革命与五四运动相继爆发。陈望道有言:“‘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从全国范围来讲,高等学校以北大最活跃,在中等学校,则要算湖南第一师范和浙江第一师范了。”三徒遂成为杭州学生运动领袖,钱塘江畔声援五四运动。经亨颐竟夺门而出“助呼万岁”。
受修辞教员陈望道鼓动与指导,播新文化、促新思想、育新青年,三徒在校园开设全国书报贩卖部并组织书报贩卖团,进而1919年11月1日改校刊《校友十日刊》刊名为《浙江新潮》,以效仿经亨颐改浙江省教育会会刊刊名《教育周刊》为《教育潮》。该刊在国内及日本设有三十多个代派处。
主编俞秀松所撰发刊词高呼:“诸位!旧思想的末日到了!人类解放就在目前了!”
《校友十日刊》被誉为“浙江的一颗明星”(陈望道语),“可算是杭州学生界破天荒的出版物了”(《时事新报》),足以由“唤起工人大众”而让“全世界能够大闹起来”(俞秀松语)。
以陈望道之见,五四运动期间,“思想文化的斗争场所主要有两个”:学校与刊物。1919年11月7日出版的《浙江新潮》第二期刊发施存统习作《非孝》,缘起家中父权,主张民主家风,剑指师生祭孔。此文既出,惊世骇俗,虽引来陈独秀“永续和‘穷困及黑暗’奋斗,万万不可中途挫折”之激赏,却招致“非圣、废孔、公妻、共产”罪状及“贻害秩序、败坏风俗、明目张胆、毫无忌惮”罪名。省长齐耀珊请求北洋政府查禁“主张社会改造、家庭革命,以劳动为神圣,以忠孝为罪恶”的《浙江新潮》。省长齐耀珊责成省教育厅厅长夏敬观,“斥退”主编俞秀松、作者施存统等进步学生,“辞退”陈望道、刘大白等进步教员,甚而调任经亨颐。“总之浙江还依旧是黑暗时代,第一师范要想得点曙光,已经是四面楚歌,陷在重围中了”(《时事新报》)。
虽请愿学生向官署力陈挽留校长旨在“维持本校改革精神,巩固吾浙文化基础”,一纸学校“应即暂行休业”、学生“一律即日离校”的教育厅布告,1920年3月24日却公然张贴校门,继而3月29日调遣500余军警强行遣散。这群尚受五四精神洗礼之学生誓言“与此摧残教育之当局决一死战而后已”。流血一触即发之际,“少顷女师、女蚕、女职、安定、一中、宗文、商业各校学生相继持果饵进”。继五四运动首开的“这一仗,总算打胜了”(鲁迅语)。历时两个多月的“一师风潮”或“留经运动”,以齐耀珊遭弹劾与夏敬观被免职而告终。
“第一师范是南方的一线光明,应该好好地扶持他,使得光明布满南方,……”受校长蔡元培委托专程赴杭调解的北大总务长蒋梦麟概乎言之。岂料此线光明何止布满南方。即便信仰迥异的经亨颐亦坦言,这群学人“都是因为第一师范风潮的失败以后愤而到上海才加入共产党的”。
此线光明实为“并不是不推自倒、不招自来的轻而易举的‘除旧布新’”,与经亨颐在一师被旧势力并称为“离经叛道”的陈望道,“也就在这次事件的锻炼和启发下,返回故乡浙江义乌分水塘村去,进修马克思主义,并且试译《共产党宣言》”(陈望道文)。鲁迅手捧译作拍案赞曰:“望道在杭州大闹了一阵之后,这次埋头苦干,把这本书译出来,对中国做了一件好事。”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与上海社会主义小组,作为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织,其创建均现一师三徒之身影。
“愿君此去肩重任,尽心教育觉新民,各天涯共精神,毋忘母校恩。”一师三徒虽未能哼唱这首《送别歌》而憾然惜别一师,却沿着《浙江新潮》创刊号一幅“社会新路线图”所清晰展示的改造社会路径昂首阔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