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三谷淳/著 崔灿/译
所谓延迟满足,是指为了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以及在等待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在本书中,作者总结了培养延迟满足能力的六大维度。拥有延迟满足能力的人,敢进窄门、愿走远路,会瞄准长线收益目标,懂得用结果倒推法让每一步清晰可见,能够静下心来做有长期价值的事。他们甘愿放弃即时满足,懂得在实现目标的路上一边努力,一边等待。
三谷淳,毕业于庆应义塾大学法学系,未来创造律师事务所代表律师。2006年开始独立创业,现担任日本150多家公司的法律顾问,不仅帮助很多企业成功上市,还经常召开70后同代管理者学习会,至今有3000位管理者相继参加。著有《圆融协商的技巧》《把目标当梦想的人为什么会失败》等书。
坚持长期主义,学会延迟满足,是一种更高级的利益计算方式。越是身处变化之中,越要树立长远目标;越是坚持长期主义,越要学会延迟满足。
“延迟满足”不是单纯地让人学会等待,也不是一味地压制人的欲望,而是要让我们深知“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说到底,它是一种克服当前的困难情境而力求获得长远利益的能力。它的发展是个体完成各种任务、协调人际关系、成功适应社会的必要条件。
一个诀窍:处于学习区的状态
其实完成目标是有诀窍的。这个诀窍也是成功者比别人多的一个优势——处于学习区的状态。
一个人设立的目标是轻而易举可以完成的,就无法走出舒适区,这样目标完成的概率就会降低。然而,若设立的目标过高,自己进入了恐慌区,思维就会停滞,也会导致无法行动。
而在学习区能感到适当的压力,有计划地行动就能增加实现目标的概率。很多人虽然想进入学习区,但就是进不去,这源于自己意志薄弱或者热情不足,在学习区前有“维持现状偏差”这个强敌。
维持现状偏差是一种人类规避变化的心理本能,即使该变化可能带来好处,但是对改变的而恐惧让人无法采取行动。
要想跨越这个“维持现状差”这个阻碍,我们有各种技巧,比如公开说出目标、组群实现等,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实现目标的“三个步骤”:
设立目标:敢进窄门,愿走远路
这一步要做到乐观思考(设想自己不管怎样都一定能做到),因为只有在面对自己喜欢的事情时,都会非常努力并沉浸其中。
首先,我们设立的目标必须是能让自己跃跃欲试的,是比能达到的目标要尽可能再高一点的目标,过低目标反而会让人漫不经心,降低完成率。
并且,不要在设立目标时就想“怎么办”。发明飞机的莱特兄弟最初肯定没有思索“怎么做才能设计出能载人飞翔的物体”,而是想“人如果能翱翔于长空,那该有多逍遥啊”。如果一开始就思考“怎么做”,就不会想“虽然迄今为止没人能在天上飞,但是我可以做到”,然后内心就会受到阻碍。
其次,梦想和目标不能混为一谈。目标的设定需考虑两个重要因素:
第一,被验证的可能性。 第二,完成期限。
还有一个小技巧,和他人商谈的同时设立目标。和他人商量能让人更加乐观地期待目标,他人会注意到自己意识不到的可能性。
同时,和他人商谈的同时对方可以助你一臂之力。比如,你是汽车零售商的营销员,和你特别尊敬的大学学长商量自己的目标如何设定,然后设立了很高的销售目标,这位学长几天后介绍了他的一个正好想换车的朋友给你,这一点在心理学上叫作“好意的互惠性法则”。
制订计划:结果倒推法
这一步要悲观思考(设想偶然或突发事件,慎重考虑)。
比如设定了“3个月减肥5千克”的目标,进而制订了“减肥期间不喝酒”和“一周慢跑两次”的实施计划。不会所有计划不可能都按理想状态实行,这时候一定要有预留的“方案B”。例如一周可以喝两次酒,但是其中一次仅限于交际应酬。
其次,制订行动计划的起点是从你想要获得的结果开始彻底地往前倒推。倒推包含时间上的反推(中间目标)和领域上的反推(分别目标),其中时间倒推是倒推过程的基本。
设立中间目标的目的有两个:第一,为了明确方向;第二,完成中间目标后,你的心情会大好,也容易维持向下一个中间目标前进的动力。
但有时完成目标的条件和因素十分复杂,即使设立了中间目标,也还是会面对如何实现的问题时毫无头绪。
要有所为,也要有所不为。如果制订了完整的行动计划,就有必要决定哪些事不做。在这里,希望大家可以将目标公开,这样不仅可以激发自己的潜意识,让自己茅塞顿开,还可以给自己施加压力,完成目标的概率就会有意想不到地提升,自然跨越了舒适区。
实施计划:用行动推动热情
这一阶段也需要乐观的心态,抱着相信自己绝对能做到的信念执行,每天带着愉悦的心情执行计划。我们虽然无法选择结果,但是可以选择自己的行动,不要在这个阶段关注结果。
如果设立了目标并且朝着这个目标前进,但是一开始就问题不断,没办法顺利进行的话,不仅自己的动力会受挫,而且实现目标的执行力也会一股脑消失。
即便开始实行计划,有时候过程并不如想象的那样顺利,心生动摇、中途放弃的情况也屡见不鲜。所以,在进展不顺的时候如何调整前进轨道至关重要。
首先,要从很容易就能完成的事开始迈出第一步。
其次,为了实现目标,你还要坚持实施PDCA循环,也就是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调整)。
对于那些没有习惯性实现目标的人来说,完成设定目标就是他们的最终目的。但是,擅长完成目标的人只不过是把设置与完成目标当作事业和人生成功的手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