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中,能够遇到一两位包容你、鼓励你、引导你的老师,是你迈向成功的十分重要的因素。著名山水画家曾宓先生的成才史,再次证明了这个道理。
曾宓先生今年已经89岁,但在接受采访时,他仍常会提到一位小学老师。那是小学二年级时,一天课堂上,大家埋头认真做作业,班主任利用这点空闲,坐在教室一角打毛衣。调皮的小曾宓,不做作业,却偷偷给老师画了一张打毛衣的“特写”。不幸的是,这一幕恰巧还被老师发现了。老师将这幅“丑化”她的作品仔细端详,小曾宓战战兢兢地等待着一场“暴风骤雨”。没想到的是,班主任却并没有批评他。更没想到的是,她还专门到曾宓家家访,告诉曾宓父亲孩子极有绘画天赋,好好培养,将来肯定会成才。
如果当年老师将曾宓的“特写”当场撕掉,又粗暴地批评一通,或许,小曾宓从此就再也不敢拿画笔了。真实的情况是,有了老师的包容和肯定,曾宓对绘画兴趣大增,渐渐成了学校知名的小画家,从小就树立了考取美术高等院校的志向。
后来,曾宓如愿考入了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今中国美术学院),他又有幸遇到了另一位让他终生铭记的好老师。
那时学校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低年级的学生,不能临摹黄宾虹大师的作品。黄宾虹是一代宗师,所作山水画凝重华滋、品格高华、气势磅礴。不让学生临摹,好比是不让刚会喝酒者喝高度白酒一样,目的当然是为了保护学子。当然,学生一时半会可理解不了师长的善意,常有人偷偷破规临摹,曾宓也不例外。一天早上,曾宓将自己临摹黄宾虹大师的一张习作挂在教室自我欣赏一番后,忘记了及时取下,此时,一个修长的身影迈进了教室,站在作品面前细细品鉴起来——他是美院院长潘天寿!谁也不知这位严厉、一丝不苟的院长大人会说出什么话来,同学们都悄悄为曾宓捏了一把汗。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位不苟言笑的老者竟然露出了一丝难得的微笑,还说了一句“破坏规矩”的话:黄宾虹的画,曾宓倒是可以临习的。
潘天寿不仅是一位大画家,同时还是眼光犀利的书画鉴赏家,他的片言只语,不要说学生,就连同辈艺术大家都奉为圭臬。他的这句话,给了青年曾宓极大的鼓励。近70年过去了,当年潘天寿大师点评过的那张习作,曾宓仍一直珍藏着。
这是师长馈赠的一份多么丰厚的精神财富啊!
良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