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先生的书名,如今天下闻名。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青年时代,他却是主攻绘画的。之后为何却以书家成名?这说来是个知耻后勇的故事。
青年启功勤于丹青,也颇为自信。一次,有亲友求画,特别提了个条件:不要题款。启功不解,追问不止,亲友只得实话实说:“你画还行,书法太差。”如果是个狂妄之徒,可能当场就会翻脸。启功不愧天生慧根,他将亲友的一番话,换作了从此苦练书法的动力。启功后来的书法成就,我们就都知道了。名至实归,启功当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当了西泠印社社长。
另一位书法大师沈尹默的成才故事,与之相似。那是上世纪初,陈独秀在杭州一所学校任教,一次,他在一位同事家的墙上见到一首五言诗,吟诵一番,细品诗意。同事介绍说此诗作者沈尹默是他朋友,因深知陈独秀的文学品鉴能力,同事还急切地想听听陈独秀的评价。陈独秀偏不急,说要当面告诉作者。同事将沈尹默的住址相告,陈独秀马上赶去相见,互相介绍后,陈独秀便大声说道:“昨天见到你写的诗,诗作得很好,其字俗入骨,可谓诗在天上,字在地下!”
一般人哪见过这种批评阵势,沈尹默一听,脸涨得通红。经过一番交谈后,陈独秀渊博的知识、深刻的见解深深地折服了沈尹默。后来沈尹默醉心于书法,还按陈独秀点拨提醒的,对于苏轼、米芾、黄庭坚多有留心,倡导以腕运笔,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宗师。
“知耻后勇”出自《中庸》,原文是“知耻近乎勇”,它的前面还有一句叫“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古哲人的智慧确实深广,一位能够知耻上进、践行好学苦学的人,想不成功都难呢! 煮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