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应龟是一位生活在宋末元初的诗人,出身耕读之家,祖辈没有人做过官。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潜心研习义理之学,以古代贤人作为追随的目标。但他生不逢时,没有一展才华的机遇。南宋灭亡后,他目睹了当时社会的混乱,老百姓生活的疾苦,就挑着书卷回到故里,在南山筑了土屋,栽植花木,采药卖药,隐迹山林长达十五年之久。乡邻知道刘应龟的才华,都劝他出来做官,但刘应龟清贫自守,拒不答应。
南宋末年曾任义乌县令的浦江人吴渭,入元后隐居故里,建立月泉诗社,发起了一次以《春日田园杂兴》为题的诗赛。参赛的作者,都是亲历了宋元朝代更替之际社会动乱的南宋遗民,他们不满元朝的统治,归隐田园,借助山水田园来抒发自己的愤懑之情,到大自然中寻求心灵的慰藉,获取面对生活的勇气。
刘应龟的这首《春日田园杂兴》就是应征参赛作品之一。诗歌开篇言旨,把偏远寂寥的乡村和传说中的桃花源相媲美,中间两联对仗工整,用了梅、竹、枯藤、树木等物象,配合着人和动物的声音及屋角和田头等地点,构成一幅缤纷且充满生意的春日田园画卷,也间接地呈现了平实的田家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