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针对有关媒体报道的圆通“内鬼”泄露40万条个人信息一事,圆通速递有限公司官方微博回应称“疑似有加盟网点个别员工与外部不法分子勾结,利用员工账号和第三方非法工具窃取运单信息,导致信息外泄。公司随后向当地公安部门报案,并全力配合调查。”
短评:出现了泄露客户信息的事件,圆通公司迅速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全力配合调查,这是正确的。但是,仅仅做到这些还并不够。客户与圆通公司之间是合同关系,客户信息在圆通公司被泄露,圆通公司应承担赔偿等法律责任。圆通公司承担相应责任后,有权向内部有关员工及其他侵权者追责。圆通公司若能把依法担责当作加强管理的自我警醒,内鬼可除矣!
近日,在网络平台上有多家公司举办“禁闭挑战”活动,挑战者须在没有任何电子设备、无任何时间提示、与外界零接触的房间内独自生活30天。挑战成功能获得5万元到10万元不等的奖金。心理专家认为,禁闭挑战属于反常态类型,普通人不具备现实可能性,甚至会对挑战者的身心健康或日后生活产生不良影响。
短评:举办这种活动,组织者与参与者是要签订合同的。此类合同关于人身伤害的免责条款是无效的。既然这种活动对身心健康有害,相关监管部门就应及时叫停,何必要等到出现伤害结果时再出手呢?治病于未病之时,是高明的医生。防患于未然,是科学的管理。该对禁闭挑战活动踩刹车了!
近日,某大型超市的一张女装尺码建议表引发网友吐槽,其将S、M、L、XL、XXL尺码对应为瘦、美、烂、稀烂、稀巴烂,同时标注“仅限18~35岁女生,根据身材请先咨询客服”。随后该超市发表声明称内部管理出现漏洞,导致宣传材料“措辞不当”,目前已撤下并保证此类事件不会再发生。
短评:和气生财是生意场上的古训。以尺码来任意评判消费者的美丑,这是对消费者的不尊重。商家这样做大概是想用另类的营销手段吸引消费者的注意,但是,哪个消费者愿意被你冒犯后再买你的商品呢?做生意,要把尊重对方放在心上,这也是诚信善良的应有之义。要想赢得消费者的好感,商家自己首先要做个好人。
近日,一则“快递员、育儿嫂等也能评职称”的消息登上热搜,受到广泛关注。网友们在点赞人社部举措的同时也提出疑问:快递员评职称图啥?还有人调侃:是不是以后高级职称送快递能多挣一块钱?其实,职称不仅跟待遇紧密相连,更事关人的发展。让技能劳动者也能评职称是好事,更是幸事,远比一些人想象的重要。
短评:长期以来,职称被神秘化了。其实,职称,最核心的价值就是体现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如就职称核心价值的本义而言,快递员、育儿嫂有什么不能评职称呢?有些人之所以不能接受快递员、育儿嫂评职称,一是因为职称长期以来被神秘化了,二是从骨子里看不起普通劳动。其实,在一个正常的社会,凡是对人类有益的劳动都应当被尊重。有了平等之心,就会把快递员、育儿嫂评职称看得和知识分子评教授一样正常,真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日前,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法院公布的一则判决书显示:2011年至2017年,曾任长沙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科信大队系统管理员、代理副大队长的姚克锋,利用职务便利,对请托人的电子违章记录擅自免分、免罚,或修改记录。在此过程中,姚克锋通过“中间人”收受好处费,涉案金额高达一千余万元。近年来,全国各地查处多起公职人员参与驾照违规销分的案件:江苏省淮安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三大队原大队长陈轩,通过“黄牛”为457辆轿车的违章罚分予以免分处理,共收受4名“黄牛”所送的人民币74.46万元、购物卡10.5万元;云南省楚雄市交警大队女协警王某违法销分,不到3个月时间,从一个“黄牛”那里受贿高达20多万元。
短评:可以想象,在每一起免分受贿案中,行贿者在送出钱财被消除违法记录后,法律的尊严和公权的公信力在其心中都会大打折扣,同时对受贿者的人格也极看不起——就值那几个钱!提心吊胆违法收人钱财,最终堕落成危害社会又让人生厌恶心的“苍蝇”,值得吗?这样收钱,究竟是在提升生活,还是在往地狱里走?如果你自认为手中有点权力,千万别忘记是谁给了你权力,千万不可让权力葬送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