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从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

缸窑村:在不变与变中发展

缸窑村美景。

陶艺中心游人如织。

▢ 全媒体记者 张云飞 文/摄

冬天至,高粱红,红糖香,黄酒醇。陶器的古朴、米酒的醇香、红糖的甜香、孩童的欢笑,是缸窑初冬的味道。

缸窑村,位于义西南,是义亭镇的一个偏远小村庄。2005年之前,缸窑村可谓村如其名,烧窑制缸成为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后来随着烧窑买卖日渐冷清,缸窑村也就成了落后村。

近年来,义亭镇大力推进对缸窑村的保护与开发,挖掘缸窑村文化潜能,通过投资自营、招商运营、创客服务等投营结合模式,导入亲子、研学、休闲、度假等业态,探索出一条“乡村改造提升+乡创产业基金(资本下乡)+专业运营管理”的古村落复兴与现代农业发展的“缸窑模式”。缸窑村以高质量发展为内核,美环境、建项目、谋产业,逐渐蝶变成义乌的“和美乡村”样板村。

2017年的一把火,点燃了缸窑村的龙窑,义乌千年制陶传统烧制技术再次得以传承与发展,让这个义西南的古村落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行走在缸窑村,白墙黛瓦的民居、花木馥郁的公园、以陶为名的微景观随处可见,成为缸窑古村独特的文化符号。

缸窑村自然风貌环境保护和文化潜能挖掘开发并重,在缸窑移步换景,沿着站旁小道、新窑、大师工坊、陶艺体验中心、卫生室、党群服务中心、老龙窑、东金古道、古戏台、文化礼堂前广场、现代垂直智慧农业示范基地的路线,去体会缸窑,去感知这条古村落复兴与现代农业发展的“缸窑模式”。

如今的缸窑,变得更美,也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

11月的清晨,微风拂面,走进村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游客服务中心。该区域是缸窑研学旅游的第一站,内有缸窑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研学礼堂、接待大厅和旅游星级厕所等服务功能与设施。

“爸妈从大连过来,我在网上搜到了缸窑村,就过来看看。”11月5日,游客朱永攀带着父母正在缸窑村游玩。他说,之前他们在生活中从未看到过这些东西,这次体验了一番缸窑传统文化,感觉挺好。此时,制陶工作室内,陶艺师傅贾仕根正仔细地为陶缸描花样。

自从村里发展乡村旅游后,贾仕根重拾制陶手艺,大力发扬缸窑的陶文化。“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村有很多人都以陶养家。后来,随着不锈钢、塑料等材料的出现,制陶工人失业了。如今,大家的环保意识增强了,我们重拾旧业,要把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下去。”

缸窑民宿突出古窑元素特色,打造“时空对话,轻奢度假”主题,里面有9间客房,咖啡厅、阶梯泳池、星空露台一应俱全,夜间面对龙窑,面对最美的缸窑夜景,无论是打卡拍照,还是寻找乡愁,都是绝佳去处。陶艺体验中心则保留了缸窑现有的陶艺大师的陶艺制作,是集缸窑陶艺展示、制作体验和产品销售为一体的陶艺沉浸式体验中心。在这里,大家可以体验到陶器从选土、拉坯、雕刻、窑烧、出窑到成品的全过程。同时,这里还有小型陶艺制作坊可供游客体验。

村内的九树乡村图书馆占地600多平方米,藏书20000余册,是金华地区规模最大的乡村图书馆,分为读书阅读区、咖啡茶饮区、儿童亲子绘本区以及生态环保教育工作站等功能,孩子们玩累了,都会到这里坐一坐、看看书。

“一庄三宝”,即缸窑致中和米庄、义乌三宝店,是缸窑引进的特色产业。粮食、红糖、蜜枣和火腿都是义亭的特色农副产品。在这里,不仅可以品尝到地道的产品,还能近距离感受义亭乃至义乌的特色农旅文化。

在陶然里茶馆,可以喝喝茶,品品咖啡,游客们都在这里休憩与静思。这幢用上百个陶缸覆盖墙面的建筑,就是缸窑村古建筑特色的代表作之一。

多样化的文化旅游元素不仅让缸窑村吸引了更多游客,也拉回了许多在外发展的缸窑人。缸窑村村民童元群以前在城里打工,如今,她和老公回村发展。“我老公烧菜比较好吃,所以我们开了一个小饭店,现在生意蛮火爆的,周六、周日客人很多。”

走到缸窑田头,万亩绿色粮食生产功能区覆盖缸窑村及上胡、陇头朱、何店等周边村,突出展示了非粮化整治的成果,其规划面积达万亩,围绕“稻鸭共作”绿色有机稻田生产模式发展。村边还有一个现代农业智慧种植园,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采用陈列式框架布局,分别陈列了蔬菜区、水果区等。该种植园借助“智慧云”平台实现园内生长环境实时检测,系统自动化精准管养。

“缸窑村将继续深入打造文化古村落,让旅游项目更丰富,更好地满足游客吃、住、游、乐、购的需求,让缸窑村在乡村振兴之路上越变越美。”缸窑村党支部书记陈跃俊说,如果说缸窑村的不变是以缸窑特色文化为纽带,那么缸窑村的变就是从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美丽文旅拓展。

2020-11-19 从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60196.html 1 3 缸窑村:在不变与变中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