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朋友鼔动,早上五点半从家里出发,驱车前往长堰水库。沿西站大道来到城西街道溪干村,G60高速北侧长堰水库的雄伟大坝赫然映入眼帘。穿过高速公路下通道来到大坝脚下,泊好车,兴致勃勃地登上大坝,慢慢品味大自然恩赐的这幅精美画卷。
都说“水是山的眼睛”。但见,伏龙山下,一湾碧水蜿蜒于群山之间,在霞光的挑逗中闪烁着无数只眼睛;山峦高低起伏,显得静谧又温柔;“松排山面千重翠”,郁郁葱葱的马尾松,像一排排穿着绿军装的士兵,威严整齐,静静地守护着一方神圣的土地;微风把平静的湖面划出一道道美丽的弧线;几只鱼鸥悠闲地在空中盘旋,忽然俯冲入水,抓起小鱼后振翅飞向松林,宽阔的湖面上留下一个个优美动人的图案,宛如五线谱上跳动的一个个音符。“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两边青山争相跳入湖水中,接受湖水轻柔的洗礼……晨曦中,山、水和鱼鸥绘出了一幅绝美的山水画,置身其中,恍入仙境。此刻,我再次体会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的真谛,原来,绿色生态才是最大的财富!
“铛!铛!铛!”千年古刹——圣寿禅寺的钟声,惊醒了如痴如醉的我,回荡在山谷的余音,夹着宋濂论道的韵味顺着湖面飘过来,沁入了我的心。
长堰水库,是20世纪50至70年代以人工为主建造起来的中型水利工程。库区蓄水面积达4.9万平方,总容量1112万立方,水库因坝址原有一座长堰而得名。曾听老爸说,在六十年代,秋收后,为多挣几分工分,他一大早就带着几个叔叔挑着簸箕走四公里多路,来这里参加水库大坝建设。附近村庄的男女劳力也一样,带着煮熟的胡萝卜和番薯当午餐来这里参加大坝建设。在“万众一心”“人定胜天”的精神感召下,先辈们用锄头、手推车等简单的工具,筑就了眼前的大坝。我儿时也曾跟随父母来过工地,当年近千人在一起劳动的火热场面依然清晰,八个壮汉拉绳打夯的口号声还在耳边回响。前几天晚餐时,爸妈又提及了当年修建长堰大坝奋斗的情形,“做长堰”已经成了父辈们难以抹去的印记,成了那个时代主旋律。脚下的大坝,见证了父辈们当年艰苦奋斗的历程,眼前这清澈如镜的长堰水,正是父辈们用汗水积聚而成的。
站在大坝上转身往南,城西的概貌一览无遗:G60上来回不断的车流,在跟来往穿梭的高铁赛跑;雄伟的铁路口岸里,中欧班列在汽笛声中驶向远方;西站大道、雪峰西路和香溪路三条主干道交叉连贯,整洁宽敞;高耸入云的集聚区高楼俯瞰着繁华的粮食市场和一排排的农村新房;那连片荷塘里溢出的幽幽清香正诉说着城西日新月异的变化……我忽然想起东河肉饼来,难怪它会越来越香!
来到水边,迎着朝阳,我掬起一抔水尝了尝,清冽微甜。我知道,长堰的水,从分水塘来,融入了信仰的味道。这弯碧波,既赐予我自然之美,还把我卷入了过往的追思和对未来的向往之中,在我心里荡起层层涟漪,久久难以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