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绣湖

◆会心一笑

开满蔷薇的土路

刘会然

梦中,时常有一条路横亘眼前,那是一条开满蔷薇的土路,也是一条通往故乡最普通的乡间黄土路。

如果说村庄是一位母亲,土路就像是村庄母亲的脐带,蜿蜒、曲折,在田间地头,牵引着村民走出村子,又牵引着他们归来。土路常年被村里的人畜踩踏,厚实,光洁。偶尔,有风旋起,土路上也会黄烟四起,迷蒙又奇幻。

最喜的是,土路两旁有连绵的野生蔷薇丛,宛如两道绿色的长城,拱卫在土路的两畔。这些野生蔷薇丛,不知是哪位祖先最早栽种的。一直以来,蔷薇丛就陪伴着土路,斗转星移,相依相偎。蔷薇丛长势旺盛,枝蔓分披,一到开花时节,粉的、白的、红的蔷薇花就会争相开放,缤纷、泼辣,把村庄点缀得如同水彩画。

在土路上走上几步,就看到了村前的老碾坊。老碾坊是一座简陋的矮房。鱼鳞瓦,土坯墙,两扇窗,一洞门。平时,老碾坊空寂、杂乱,是猫儿和鼠儿捉迷藏的乐园。偶尔,路过的货郎,补锅匠,焗碗匠等人,也会在此临时落脚。只有到了逢年过节,老碾坊才会热闹起来。通常,是高脚兰婆先用清水,把石臼洗净后,大伙才纷纷扛来谷米,准备碾谷磨粉。米舂好后,经过婆娘们的巧手拿捏,粉团就做成了麻花,汤圆,油粿子等脆香的吃食。

离开老碾坊,就来到了村口的池塘群。村上的池塘星罗棋布,宛如一湾璀璨的翡翠腰带,束在村庄的腰身。池塘群主要的池塘有七口,老人说,那是“七星连塘”,和天上的北斗七星相应和呢。

担水塘是村里最干净的塘,只供村人洗菜、淘米。担水塘的旁边就是水井。水井和水塘唇齿相依。遇到干旱时,担水塘的水不够喝,村里就会用水井的水淘米做饭。

沿着池塘群往前走,就来到了菜园。菜园高高低低,错落有致。一年四季,村人绣花般,把菜园侍弄得五彩缤纷。春夏季,有红彤彤的辣椒,碧绿的西瓜,紫色的茄子,明黄的长豆。秋冬季,有雪白的萝卜,翠绿的卷心菜,绿茸茸的大蒜、芹菜、菠菜。菜园的各色蔬菜为村人的饭桌,提供源源不断的菜肴,村人吃出了健康,吃出了活力,一辈子都吃不厌烦。

在菜园中间,耸立着一座油榨坊。远远就能听到咚咚声,那是油锤猛击楔子的声响。油榨坊常年芬香四溢,那是菜籽油的清香。为善爷爷和他的兄弟常年经营着油榨坊。小时候,油榨坊是伙伴们最喜欢去的地方。除了油香盈鼻,伙伴们还可以坐上“旋转木马”。木马是一台木质结构的圆形碾盘,油菜籽炒到焦香时,再在碾槽里碾成粉后,才能做成菜枯饼。

离开油榨坊时,为善爷爷时常会把断损的铁箍送给我们。用细铁丝扎好铁箍,就成了最好的铁环。滚铁环,乡村小孩,谁不喜欢?

从油榨坊出来,踅上土路,再走上几步,就到了村里的旱地。旱地地势高,常年缺水,是丘陵地。旱地虽贫瘠,但村人舍不得抛荒。他们深耕细翻,在旱地上种上高粱,玉米,番薯,还有花生,大豆等耐旱作物。碰到大旱年,旱地上的农作物是颗粒无收。但第二年,村民还是会重新开垦,重新种上农作物,他们从来没有让旱地闲置过。村民都说,闲着也是闲着,种上了农作物就种上了希望。

随着旱地往下,经过一条长溪,跨过那座斑驳的石拱桥,铺展在眼前的就是辽阔的田园了,这里溪水纵横交错,田垄蜿蜒而行,白天有鸟雀翻飞,夜间有青蛙长鸣。

田园是村民劳作的主战场,一年到头,田园里人来人往,肩扛手提。春播、夏耕、秋收、冬藏,田园总有干不完的活。在岁月的更替中,田园绿了又黄,黄了又绿。绿的是希望,黄的是收获。村人祖祖辈辈在这片田园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劳动的身影,在日月间,定格成了乡村最美的雕像。

2020-08-31 刘会然 ◆会心一笑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33514.html 1 3 开满蔷薇的土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