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名家

◆人生韵味

风味独特一杯羹

朱国良

在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中,羹是诱人馋人、极其鲜美的一味。而在林林总总、样样式式的汤汤水水里面,弥漫着季节风云和人情世故的杂烩味道。

古人谓“大象无形,大羹无味” ,那是关乎伟人、圣人、哲人的事儿,显得庄重和玄妙,不是凡人们可以理喻想通的,一般老百姓也并不关心。但就是这些不凡之人,也往往要为一杯美羹而折腰屈尊呢。战国时赵王为杀代王,请代王来品羹喝酒。席间品羹时,赵王竟以盛羹之勺击杀代王。

因秋风乍起,思及家乡的“莼羹鲈鲶”,竟起辞官归隐之念,张翰毅然决然宁要美羹尝,不要高官做。不像现代人,官道拥挤还拼命挤,红尘滚滚弥漫处,没有一个肯回头,其实也是为分得一杯美羹、一勺残羹吃呢!当然,张翰的“莼鲈之思”,也是托词,是对时局混乱有先见之明。“清风小浆,荡出芦花港”,何其悠哉快哉,一旦人头落地,还吃什么羹啊!

古人往往是很看重一杯羹的。下厨做羹,是礼节和情谊的表白。苏东坡在“最难风雨故人来”的雨夜,与文友王元直饮酒,兴酣之时,他亲自下厨作虾羹。

入厨做羹,又是手艺和孝敬的表示。“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唐代诗人王建把个新嫁娘为婆婆做羹的行为动作表现得惟妙惟肖。

杭州名菜“宋嫂鱼羹”名气甚大。据传宋嫂原是北宋汴京人(今河南开封),以擅长制作鱼羹而闻名汴京。至南宋时,举家南迁,在西湖苏堤下继续卖鱼羹,以维持生计。一日,宋高宗乘船游西湖,船泊苏堤下,听见有人以汴京口音叫卖,就差人前去探个究竟。老太监认出这人竟是当年在故乡卖鱼羹的宋五嫂。宋高宗一听,油然升起他乡遇故知的情怀,于是召宋五嫂上船晋见,并且命她端上拿手的鱼羹来献。高宗一面享用鱼羹,一面与宋五嫂聊起家乡事,两人相谈甚欢,所有的前尘旧事都涌上心头,让这碗美味的鱼羹更添了一份家乡情!高宗对鱼羹更是颇多赞誉,特别赏赐纹银百两给宋五嫂。这事一传开,“宋嫂鱼羹”就此扬名全杭州城,成为一道江南名菜。

虽然在岁月飘逝的风尘中,我们尝不到那份美味,但也使我们嗅到了历史和人文的缕缕幽香。“染指”出典何处?这是有年,楚国把鼋献给郑灵公。公子宋极想一尝这做成的天下极品美味鼋羹,但是却没有他的份。怒的驱使,奇的心理,馋的诱惑,使他气恼之下,把手指伸进盛羹之鼎,尝了一下,急急而走。在美味面前破例成了奴隶,也往往会暴露出本性面目。

而古代名伎又往往了得,清高慕文高,重才而轻财,竟创造出“吃闭门羹”这一典故来。冯贽的《云仙杂记》中写道:唐代安徽宣城名伎中凤,有客前来,总要客人吟诗作对,凡附庸风雅、满嘴酸词的,只好在门外待之一碗豆腐和鸭肠烹制的羹。此羹原料低下、做工粗糙,内含不敬不接之意。

在封建社会里,人们是很看重一杯羹的。一杯羹竟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存亡,一段历史的演绎,一场战争的成败。在“春秋无义战”的一场场战事中,中山国的灭亡就有这样的起因:中山国君宴请大夫,因羊羹太少,不能人人遍食。大夫司马子期因没吃到羹而怀恨在心,一怒之下,投奔楚国,并以三寸不烂之舌说服楚国征伐中山,导致中山亡国。又是春秋时代,宋国与郑国作战前,宋将华元烹羊羹款待将士,而为华元驾车的羊斟没分到。作战时羊斟大呼:“昔之羊羹之为政,今日之事我为政”!言毕,把战车驶入郑国阵地,致使华元被俘,宋军大败。这些事例启悟我们:分不到羹,气度不妨大一些,为一点口腹之欲而去干亲痛仇快、投敌叛国的事,那也真的不忠之士,不义之人了。另一方面也告诉人们:有时候所争也并非只为一杯羹,是为求平衡,是为图尊重,忽略了这一些,又分配不公,赏罚不明,明明暗暗是个隐患,迟迟早早总要爆发的!谓之不信,史有铁证!

2020-08-13 朱国良 ◆人生韵味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32791.html 1 3 风味独特一杯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