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经某广告栏,一张A4纸大小的广告,攫取了我散漫的目光。
“管饱,有午休。”五个大字突兀地,横亘在这张小广告的中央。我默念着这五个字,心幕竟然有微微的颤动,如和风滑过水面。
我很想试拨上面的联系号码,可我又否决了这个荒唐的举动。我只能用入纸三分的目光,勘探着联系人“金先生”。这是怎么的一个小老板?从平面的纸上,我显然无法得知。但至少可以看出,这位金先生不是一位只追求“金钱”的小老板吧?
“管饱”?在如今不算极差的工作,应该都能轻易解决,只不过是菜品、菜相决定了饱的质量而已。“有午休”,对多少普通劳动者来说,是一份憧憬,一种欲求而不可得的梦幻啊。如果说“管饱”是满足躯体之饥,是一种朴实的物质文明。那么“午休”,就是解决精神之困,它饱含了静谧、梦想、甜蜜等词汇,是一种高雅的精神文明。
在斑驳杂乱的小广告上,提供的待遇有:按时发工资、有住房、有热水洗澡、有网络……可有“管饱,有午休”的小广告,仿佛是平地惊雷,让其他所有的广告黯然失色。一个允许员工午休的老板,应该是一个拥有精神情怀的人啊。
要知道“有午休”,这三个字多么富有诗意,对疲惫不堪的劳动者的诱惑肯定是惊人的。我清醒地明白,哪怕是像我,顶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劳动者”帽子的教师,对“有午休”这三个字也是一种奢求。包办百事、事无巨细的教师职业,轻易就会把午休梦击打得支离破碎。
还不用说像我大哥那样,四处奔波的农民工。“有午休”,几乎就是一颗耀眼在他们头顶的星星,可望却不可及。每次看到街头巷尾,那些依靠墙角或电线杆打盹的农民工,我心里都有一种难言的悸动。
多年前,午休梦,也曾经是我一个不可妥协的梦。还记得应届高中毕业,我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不肯复读的我执意前往广东,梦想着自己能白手起家,成就一番大业。在朋友的帮助下,我在广东增城进了一家不错的电子厂,也得到了一份较轻松的工作。每天穿梭在工作线上,让我雄心勃勃,以为美好的前途指日可待。可半个月后,我才发现自己丢失了一个梦想——午休。
在这家工厂,中午12点下班,下午1点就要上班。在这短暂的一个小时里,除了午餐,时间所剩无几。在工厂的餐厅匆匆吃完中饭,匆匆赶往租住的房间,一倒在床上,片刻后就不得不匆匆爬起。午休竟然成了一直奢求。半个月下来,简单的午休愿望,打败了我的雄心壮志。我以没有午休的简单理由,辞工回家,选择复读考大学。
我不知道,假如当初的工厂能提供时间让我午休,我是否会辞工,我是否很快就成为这家工厂的技术骨干,抑或在商海的大潮中,我能成就了一番伟业?
可人生没有如果,只有结果。结果是即使我考上了大学,选择了教师职业,对午休梦,我是有苦难言。
博尔赫斯说:“我心里一直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我心里一直暗暗设想,最好的工作,一定是份有午休的工作。
午休,看似简单的肉身休憩,它还关乎着梦想与诗意。期待,午休能像春天一样,都能降临到每个劳动者的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