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收藏

藏名人物件 抒故乡情怀

千家驹题何香凝国画《兰花图》

冯雪峰致柳芭书札

朱一新致黄牧甫手札

清广东刻本《汉书管见》,朱一新著

上海市政府市长暨政府委员就职典礼合影(后排左四为冯雪峰)

悦园园景

陈望道手书毛泽东词《沁园春·长沙》

▢ 全媒体记者 王月 文/摄

在义乌这座历史悠久、传统文化深植的城市里,有不少广藏博学的商界人士,义乌企业家杨捍东便是其中之一。早年间,他白手起家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有了一定的资本积累后,于上世纪90年代末涉足收藏界,先后结交了国内著名收藏家、中国私立博物馆第一人马未都、北京博物馆原馆长吕济民、国学大师文怀沙、著名篆刻艺术家叶一苇等业界大咖,广泛学习收藏文化,了解传统古玩珍品,并组建了专属收藏团队。

除了常见的古董字画、玉石宝器,杨捍东致力于收藏义乌及八婺地区的名人物件,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关于义乌各代历史名人,杨捍东都能说上一嘴,在八婺各地名人文化展中也常常能见到他慷慨借出的相关藏品。近期义乌博物馆举办的“纪念陈望道首译《共产党宣言》中文版100周年展”中,便有不少由杨捍东提供的展品。

一座园林守护一份乡愁

在武义县沪江路边,有一座素朴典雅的江南园林,名为悦园,这里便是杨捍东主要置放藏品的地点。其间借势造景,凿池叠山,水榭亭台,长廊迂回,点缀着些许碑林盆景,树影婆娑间高低错落分布着七八座古建筑,极具明清园林特色。

从碑刻拓片到古书典籍,从书法字画到金石篆刻……杨捍东的藏品种类丰富、涉猎广泛。而这数量庞大的藏品有一部分被安置在这座“悦园”内,尤其是近些年,杨捍东将收藏重心放在八婺名人收藏上,因此还特地将藏品分门别类展示。在园内设有三公祠(千家驹、潘絜兹、叶一苇)藏品展区、竟成堂“八婺掇英”展区、八婺碑林展区、八婺佛教文化展区(一线阁)等。

对于为何要收集地方名人相关藏品,杨捍东有自己的见解和情怀。“这是对故乡文化的情结,亦是在保护遗落的地方文化。”对于杨捍东来说,这些细碎的文物或文史资料,都是家乡地方上珍贵的历史遗珠。如今的悦园,已成为江南古民居建筑文化的陈列馆,同时也是八婺传统文化和乡贤名人艺术的展示厅。

义乌名人相关藏品荟萃竟成堂

在主要展示“八婺掇英”的竟成堂内,冯雪峰、陈望道、吴晗、吴山民、朱丹溪、朱一新等义乌名人的相关藏品历历可见,不仅有珍贵的影像资料,更有实物的文字书籍资料。“这张长图是毛泽东会见上海文化名人时的合影,一般刊物中只呈现其中左侧的70%,看不见图片右侧的这几个女子。”据介绍,其中陈望道是众多文化名人中的佼佼者,就坐在毛泽东同志的正对面,在照片中居于中部位置。展示柜的另一边还有上海市政府市长暨政府委员就职典礼合影,义乌名人冯雪峰在合影中处于后排左四位置。这些难得的照片记录了一个时代的辉煌,更定格了义乌名人们璀璨的瞬间。

相对于照片,文字资料的收集相对更容易也更广泛,在八婺厅展示区有明刻本《丹溪先生治法心要》八卷、清刊本《丹溪女科》四卷、康熙刻本宗泽撰《宋宗忠简公集》等古籍以及吴晗、冯雪峰、陈望道、吴山民等人与各亲友之间的往来信札、写作手稿等物件。

走出竟成堂不远,在灵犀门楼下,一套石碑吸引了笔者的注意。据悉这是由朱一新撰文,著名学者梁鼎芬书写的《崇义词碑》,碑文笔道细劲,风骨凛凛,详细记叙了从咸丰十一年(1861)至同治二年(1863)间,太平天国军队在金华的进军路线及金华兵勇如何奋勇抵抗的事迹。据悉,此块石碑是根据崇义碑的原拓复刻而成的。根据杨捍东的设想,他目前已收集有《黄庭坚书渊明诗碑》《胡森九峰山诗三首》《弘一法师为金咨甫写经跋》等数十座石碑,陆续还将收集更多与八婺地区名人相关的石碑,计划将树立一座与西安碑林类似的八婺碑林。

除了石碑,悦园内与朱一新相关的物件还有不少。作为清光绪二年进士,朱一新历任内阁中书舍人、翰林院编修、山西道监察御史等职位,是清末的著名学者,也是汉宋调和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在经学和方志编撰方面颇有建树,著有《汉书管见》《无邪堂答问》《京师坊巷志》《德庆州志》等书籍。其中清广东刻本《汉书管见》、光绪刻本《无邪堂答问》五卷等古籍都被杨捍东纳入囊中,除此之外还藏有朱一新受友人之托所作的庆贺对联一副,每联高169厘米、宽33厘米,题字为“左酒右浆喜叠其室,伯歌季舞福为我根。”

三公祠坐拥武义先贤

由于武义是杨捍东创业的第二故乡,因此他对武义也有着斩不断的情缘,在武义创业期间更是与武义名人千家驹、叶一苇成为忘年交,此后还特意腾出古建筑“三公馆”作为千家驹、叶一苇、潘絜兹三位武义名人的文史纪念馆,存放众多叶一苇先生的篆刻书法作品、潘絜兹老师的绘画作品和千家驹前辈生前收藏的名人字画及与钱学森、胡耀邦、陈云等名人往来的信件、手札等藏品。

在三公祠,笔者见到了曾被千家驹收藏的何香凝、沈钧儒、黄苗子、吴作人等人的画作,不少作品中都有千老的题跋。其中一幅由何香凝所绘的《兰花图》中,千老做的评点最为丰富,不但夸赞了何香凝的品质高洁,也寄托了自己得此真迹的慰藉之情。此画卷中寥寥数笔展现了兰花的雅致与飘逸,左下角有何香凝所题《王楚玉画兰词》,左上角则为千家驹的题跋。

在展柜中,笔者还见到了数封千家驹与各界名人往来的信件。据悉,这些书信与前述的书画背后,还有着动人的故事。据武义县博物馆老馆长涂志刚回忆,千老生前曾与他约定,将自己在香港、北京、深圳等地的藏书与收藏的名家书画和名人信札捐献给武义县博物馆。然而千老逝世后,部分书籍、字画、信笺等物被送上了香港拍卖行,得知此事后,杨捍东特意前往香港,将物品顺利拍回,并纳入三公祠中妥善保存。

一件藏品载起一方乡愁,一方文化孕育人文硕果,在杨捍东眼里,他的收藏之路刚刚扬帆起航,“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于他而言,说不如做,他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文化理念,收藏一份乡土文化,呵护一份乡愁情怀。

2020-07-21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31826.html 1 3 藏名人物件 抒故乡情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