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望道叫我明天送他所译的《共产党宣言》到独秀家去。这篇宣言底原文是德语,现在一时找不到,所以只用英俄日三国底译文来对校了。”
一百年前的今天,1920年6月27日,一篇私人日记如是写道。
日记的主人叫俞秀松,以发起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并缔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而名垂史册。俞秀松的另一重身份是陈望道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担任国文教员时的高足。
在翌日的日记中,俞秀松继而写下:
“九点到独秀家,将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交给他,我们说些译书的事。”
陈独秀接过的,既是一部沉甸甸的译稿,更是一项金灿灿的使命。
中国无产阶级因五四运动的洗礼而闪亮历史舞台,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呼之欲出。建党,尤须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而理论的首要文本即《共产党宣言》。“南陈北李,相约建党”。陈独秀离京返沪,便从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馆长)李大钊手中借出《共产党宣言》英译本。同盟会元老、《民国日报》主笔邵力子力荐留日归国学生陈望道,视其为翻译《共产党宣言》之不二人选。
陈独秀安排《星期评论》连载。这是一份因五四而生并由孙中山支持的进步刊物,1919年6月8日创刊于上海。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20年6月6日,《星期评论》第五十三期刊发《星期评论刊行中止的宣言》,宣称“本社言论受无形禁止”,告示“中止刊行”。
此时,适逢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在上海设立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中国科,即上海革命局,由陈独秀负责,旨在指导中国建立共产党。该局下设出版部、宣传报道部和组织部。出版部租下辣斐德路成裕里(今复兴中路221弄12号)一幢新建石库门,把出版《民声》杂志的民声社存留的一部印刷机安置在此,并从华强印刷所借调四位熟练印刷工。一家出版印刷机构便横空出世,取《礼记·大学》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之句,命名为又新印刷所。
陈望道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是又新印刷所出品的第一本书,以“社会主义研究社”的名义。
忆及撰写《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宣言》草案,一大代表李达说:“这宣言有千把个字,前半大体引用《共产党宣言》的语句,我记得第一句是‘一切至今存在过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共产党宣言》中译本甚而在北伐战争之际“随军散发”(陈望道语)。
《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的问世则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
2020年6月19日,首届“上海市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示范项目”揭晓,入选共15项,首项便是陈望道旧居,位于杨浦区国福路51号复旦大学第九宿舍内。20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日,修葺一新的陈望道旧居常设“宣言中译信仰之源”主题教育展。今年,为纪念陈望道首译《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100周年,品真理之味、溯信仰之源,坐落于外滩的上海市档案馆开设主题展,取名为“真理之甘 信仰之源”。
真理之甘,源自习近平总书记讲述的“真理的味道”。沪上美术大家俞晓夫以巨幅油画予以艺术性地再现:火红如党旗般的半堵墙、墙上悬挂的马克思画像、手中墨汁盘里一只剥开粽叶的粽子、桌上一盏彻夜未燃尽的油灯、桌下的一只手提皮包、桌边的一大摞书籍、桌前的一把长柄雨伞……
真理之甘回味无穷,火种之韵诉说不尽。这才是《共产党宣言》精神的忠实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