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次溺水事故都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如何才能减少溺水事故的发生?尤其是孩子如何防溺水?义乌市红十字志愿者队队长程青梅长期致力于防溺水培训教育,她说:“最重要的是远离危险水域。”
作为浙江省骨干急救培训师,程青梅多年来一直坚守在急救知识宣传第一线,组织并成立义乌市红十字志愿者队,向大家传授急救知识和技能。程青梅说:“溺水事故中,很大一部分发生在野外水域。特别是在没有大人陪同的情况下,孩子私自去游泳更易发生意外。因为野外水域的水底状况很复杂,特别是水库、池塘、河流等野外水域。在这里游泳,水草可能缠住你的脚,碎石可能划破你的脚,让你无法施展泳技,导致发生意外。”
同时,程青梅强调,家长一定要注意看管好孩子。溺水事故的发生多数与家长的疏忽有关。不要以为会游泳就不会溺水。从近年来发生的溺水事故看,多数孩子都会游泳。儿童在水中嬉戏、打闹,发生意外后容易惊慌失措导致溺水。不要以为套了游泳圈就万无一失。游泳圈等漂浮装备,只是帮助孩子暂时浮在水面的辅助工具。当水流发生变化,或孩子没抓好时,或游泳圈突然漏气了,孩子就会发生溺水事故。因此,没有任何设备可以替代成人的监护。
防溺水,重点在防!对此,程青梅总结出以下几点,告诉大家如何“防”,一定要记住。首先,千万不要把5岁以下的孩子单独留在浴缸中,哪怕是一会儿也不行,虽然浴缸的水不深,但足以让小孩子溺水身亡;其次,当孩子靠近水边的时候,即使有救生员,家长也要严密注视孩子的举动;第三,应该鼓励孩子学会游泳,但会游泳不等于不会溺水,在水中万一遇到抽筋等突发情况,要是家长没有及时注意到的话,后果非常严重;第四,在遇到暴风雨等恶劣天气时,千万不要让孩子到泳池、池塘、湖泊等水域活动。此外,家长除了在有水的地方要保持警惕外,还需要了解一些溺水急救常识,在孩子下水前要做好自救、防溺功课,万一发生意外,可以第一时间进行急救,最好帮助孩子掌握自救技能,这样才能降低意外发生的概率。
“溺水救援也讲究‘黄金时间’。”程青梅提醒,溺水总是悄然发生的,溺水者往往想呼喊却发不出声音。孩子在水中一般都不太安静,当孩子看起来像是趴或站在水中发愣,此时,家长就要提高警惕,应尽快将孩子抱上岸,以确认是否需要救治。
此外,一些学生看到有人溺水,会想到要“乐于助人”,但孩子有能力救吗?程青梅说,不少溺水事故就因为救人造成更大的悲剧,救人也有原则,一定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程青梅教给大家救溺五招:“叫、叫、伸、抛、划”。第一个“叫”:大声呼叫救命,寻求身边人帮忙;第二个“叫”:呼叫110和120;伸:利用延伸物(竹竿、树枝、衣物等);抛:抛送漂浮物(球类、绳、空瓶等);划:利用大型浮具(船、救生圈、浮木等)划。程青梅说,水上救生强调借物救人,不提倡徒手救援,切勿手拉手救援。如果有条件,救援时应尽量借助抛绳、救生圈、救生板等专业救生设备。七八个饮料瓶装进塑料袋一扎紧,就是一个很好的救生器具。再三强调,在安全范围内救人,这很关键。衣物也可以做成救生圈,将裤腿扎住,弄湿后,拍打令空气膨胀,就可以变成简易救生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