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人文

风物人情

一唱雄鸡天下白

写在义乌“鸡鸣阁”建成开放前夕

▢ 何建农

“一唱雄鸡天下白”。作为义乌新的城市地标性文化项目——“鸡鸣阁”建设工程即将全面完成并对外开放。这项工程于2016年4月18日开工,2017年8月16日结顶,2020年1月17日,鸡鸣阁主体正式建成并实现常态化亮灯。

“鸡鸣阁”赏析

义乌鸡鸣山地处江东,是主城区唯一的自然高点,也是义乌城市规划结构中重要的交通和景观节点,鸡鸣山上的“鸡鸣阁”是一座具有标识性的景观建筑。总体设计兼顾传统与现代,以彰显义乌历史的悠久和寄于山水的义乌文化,沿袭与鸡鸣山相关联的那些习俗和活动,同时也体现当代义乌精神内涵。

“鸡鸣阁”总建筑面积2020平方米。其中主楼建筑面积1480平方米,楼顶木构部分面积288平方米,群房建筑面积54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900平方米,庭院面积360平方米,主楼台基一层,台基以上五层,山顶平台以上三层,建筑底板至正脊高度40米,山顶平台至正脊高度25米。在不同高度设置观景空间。由下而上分别为台基层、庭院层、廊桥层、虹桥层,山顶之上的木构楼阁作为主要观景层,设“飞阁厅”和“金凤厅”。

“鸡鸣阁”设计理念围绕“雄鸡”主题,选用鸡形鸱吻、宝顶和瓦当,以黄铜贴金锻造;木构部分的牛腿、戗头等雕刻凤凰纹样,展现东阳木雕艺术。楼、桥、亭、台的组合,化整为零,弱化了建筑体量。布局组合顺应山势,层台累榭,盘旋而上,宛如栖息在山顶的凤凰,象征着“凤头”的主楼成为至高点。

山顶平台以上部分采用精美的传统木构形式,玲珑而轻盈,层层出挑的斗拱配合升起的翼角,表现出凤凰腾飞的感觉。建筑衔接原有登山流线,入口平台将登山流线和登阁流线组织在一起,采用传统木结构和现代钢筋混凝土结构相结合的方式。台基层至山顶平台层设楼电梯贯通上下,至山顶平台以上木结构楼阁部分设置传统木楼梯。

山顶平台提供了天然的空中观赏位置,能够近距离观赏楼阁顶部精美的传统木构工艺。设计以架空形式,尽可能减少对现有山体植被的破坏,形成“空中楼阁”的感觉,丰富了观景效果的空间层次。

鸡鸣山历史

“鸡鸣阁”载体鸡鸣山位于义乌江东,是大盘山余脉分支之一,海拔123.6米。市地方志办公室主编助理傅健介绍,鸡鸣山的得名历史记载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认为鸡鸣山始于汉。旧志记载“鸡鸣山:昔有金鸡鸣其上,群鸡皆鸣,故名。山高五十丈,前瞰县郭,傍临大溪。”金鸡是传说中的神鸡,居东方扶桑山上,率天下之鸡报晓。“盖扶桑山有玉鸡,玉鸡鸣则金鸡鸣,金鸡鸣则石鸡鸣,石鸡鸣则天下之鸡鸣悉鸣,则潮水应之矣”。

第二种说法则始于晋。据清代义乌志书记载:“鸡鸣山:去云黄而东,山曰‘鸡鸣’。《县志》称‘凉月高秋’,尝有金鸡鸣其上,或曰‘此二皇所遗丹,光形如金凤凰’。” “二皇所遗丹”中的“二皇”,是指皇初平、皇初起两兄弟,他们是今义乌赤岸人。二皇在金华山上修道炼丹,在宋朝时,仍有丹灶、丹井等遗迹可寻。

第三种说法始于唐:唐崔智韬逐化虎之妇至此山闻鸡鸣,故名,即为曲折离奇的“虎皮井”故事。“唐崔智韬游义乌,宿双柏驿(双柏驿:在义乌县城东四十步,唐名双柏驿,宋名义乌驿),有妇枕虎皮寝。智韬窃其皮,投井中,妇乃从,适他郡,生三子。智韬登第赴官,再来几十年,偶语及之,妇夜半取虎皮,蒙之成虎,啖三子而去,智韬仗剑追之,鸡鸣不见,遂名其地为鸡鸣山。”

虎皮井故事是从唐人薛用弱著的《集异记》中“崔韬”故事脱胎而来,它和同书中“邬涛”的故事,共同构成清代蒲松龄名著《聊斋志异》中“画皮”故事的原型。

此外,民间还有一个关于鸡鸣山的传说。据说当年朱元璋与元兵交战,朱兵失利,败退到鸡鸣山时,正好是凌晨,群鸡报晓,因名鸡鸣山。

由此可见,鸡鸣山历史悠久,在义乌人民心中享有很高的地位。而且,鸡鸣山也是一座文化名山,在历史上与众多的文化名人有关。如南宋词人朱敦儒, 宋时义乌周姓之始祖、曾任江西抚州太守的周勇,明初义乌神医楼汝璋等等。

到了明朝,鸡鸣山还是重阳节邑人登高之处。这一历史记录,早在天顺五年(1461)编修的全国一统志书里就已出现。“鸡鸣山:……上有小亭,九日,邑大夫毕会于此,又名登高台。”

到了清代,青岩文人刘村人刘元震,写有《游鸡鸣山记》一文,赞美鸡鸣山的美景:“鸡鸣山峙东江之左,屈曲盘旋;来若无因,止若无去;突者若螺,垂者若带。”证明鸡鸣山是古代达官贵人、文人隐士怡情山水的好去处。而清代刘元震的诗文和民国时的《鸡鸣山》木版画,可能是古代义乌留给今天的我们关于鸡鸣山文字和形象最后的回响。

“鸡鸣阁”名缘

鸡鸣山和绣湖,以义乌江为轴,一东一西、一山一水、一刚一柔,它们守望相助,都是古老义乌的文化象征。

三十多年来,鸡鸣山周围陆续出现了诸如义乌工商学院、义乌教育研修院、义乌第二中学、原义乌广播电视台、原义乌商报社等一批文化、教育机构,古老文明和现代化光芒在这里交相辉映,熠熠生辉。

鸡鸣山公园的升级改造,气势雄伟;鸡鸣阁的建成,使鸡鸣山的文化更加厚重。鸡鸣山上的鸡鸣阁在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美丽天际线的映衬下,又将是一个现代义乌新的文化地标。

2014年仲春,我市召开鸡鸣山建楼阁命名征求意见座谈会,充分听取、征集了专家、学者与市民的意见。笔者也作为与会者之一,参加了座谈会。几经商讨,最后选定了“鸡鸣阁”。

鸡是十二生肖之一,象征吉祥。在自然生物界中由于形体和特性,鸡具有崇高地位,被誉为“德禽”。 《韩诗外传》称:“头戴冠,文也。足博距,武也。见敌敢斗,勇也。见食相呼,义也。守夜不失时,信也”。鸡集文、武、勇、义、信五种美德于一身,曰:“鸡五德”。众多名人雅士、大家学者都奉为艺术创作好题材。鸡的文化深厚、广众、含蓄、明亮、喜庆。而鸡鸣山上鸡鸣阁,平白、贴切、自然、响亮、光明。游而思之,回味无穷。

2020-04-14 写在义乌“鸡鸣阁”建成开放前夕 风物人情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15919.html 1 3 一唱雄鸡天下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