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焚香习俗起源很早。据甲骨文记载,商王武丁的妻子妇好就经常以焚烧香柴的形式主持祭天。到了汉唐,佛教传入,焚香又被赋予礼佛、修身的新涵义。宋代开始,焚香成为文人们的倾心雅事。焚香传统流传到明清时期,更成为寻常人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从汉代的博山炉,到唐代的金银多足香炉,再到宋代各大窑口的瓷炉,终于在明代宣德年间,由宣宗皇帝主持,创铸了被后世称为“诸炉之冠”的宣德炉。此后的人都追慕宣德炉造型之优美,材质之精纯,工艺之考究,说它是艺术性和实用性完美结合。
据称,明代宣宗皇帝为满足玩赏香炉的嗜好,责令工匠参照定、汝、官、哥、钧等名窑瓷器的款式以及《宣和博古图》等史籍,利用进贡的一批铜料制造香炉。因为材料搭配和制作工艺独特,铸出的铜香炉色泽晶莹、温润,开创了后世铜炉的先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宣德炉几乎成了铜香炉的通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