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收藏

收藏随笔

藏品上的鱼纹

莲鱼纹天蓝釉笔筒(清)丁雄斌。

鳌鱼海水纹素三彩瓶(民国)。

鱼藻纹墨彩抱月瓶(清)。

鱼化龙纹端砚(清)。

鱼纹大概是我国历史最为悠久的纹饰之一了,早在距今六千余年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就有人面鱼纹彩陶盆出土,可被视为鱼纹在我国的滥觞,并由此衍生出源远流长的鱼文化。经过数千年的流变,时至今日,已经留存汗牛充栋的鱼纹藏品。现以几件藏品为例,说一说藏品上的鱼纹。

莲鱼纹。莲鱼纹是我国传统纹饰的一种,以莲花和游鱼为组合图案,莲谐音连,鱼谐音余,莲鱼纹便含有连年有余的寓意。藏友闫先生收藏的一只清代的天蓝釉笔筒,它呈圆直筒形葵口状,口径33.8厘米,高15.7厘米。在笔筒上,以留白的形式绘制莲鱼纹,只见一丛莲花从清水中浮动而出,茎秆弯曲,莲叶田田,莲花绽放,莲朵含苞;在莲花上方,正有一条鲤鱼跳跃而出,它弯曲摇摆的姿势极为潇洒。在笔筒底部,有“雍正年制”的字样,看来是该时期作品。

鳌鱼海水纹。在我国神话传说中,鳌鱼是一种龙头鱼身的怪兽,它们因偷了海里的龙珠受到惩罚,成为一副不伦不类的模样。雄鳌鱼金鳞葫芦尾,雌鳌鱼银鳞芙蓉尾,它们成双成对遨游在大海中,于是便有了鳌鱼海水纹。藏友张女士收藏的一对民国时期素三彩瓶,上面的纹饰便是鳌鱼海水纹。这对瓶的造型较为奇特,呈扁圆形,平口,短颈,溜肩,鼓腹,圈足。它们口径8.7厘米,底径11.5厘米,高20.8厘米。在瓶身堆塑两条龙首鱼身的鳌鱼,就好像瓶子已经被鳌鱼吞下一般;在鳌鱼四周,有浪涛翻卷的海水和朵朵漂浮的祥云。这对瓶器型优美,做工细腻,值得收藏。

鱼藻纹。鱼藻纹是在明清瓷器上常见的一种纹饰,以游鱼和玉藻的搭配,展现出水底世界的优美。藏友王先生收藏的一只清代的墨彩抱月瓶,上面的纹饰便是鱼藻纹。这只抱月瓶平口,直颈,削肩,颈与肩之间有半片梅花状双耳,腹部扁圆形,就像是怀抱着一只月亮。它口径4.1厘米,底径9.8厘米,高32.5厘米。只见在瓶身,水藻浮动,群鱼游动,有乖巧温婉的鲤鱼,有凶狠猛烈的鲢鱼,有成双成对的青鱼,还有身体纤细的虾米,它们各具形态,展现出美丽的姿态,组成一幅美妙和谐的鱼游虾戏图。

鱼化龙纹。鱼化龙纹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纹饰,相传鲤鱼跃过龙门之后便可成为龙,这便是在我国家喻户晓的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寓意金榜题名,一举高中。藏友吉先生收藏的一块清代端砚,上面便雕刻着鱼化龙纹。这块砚台呈方形,长22.4厘米,宽14.5厘米,高5.6厘米。在砚台表面,雕刻着一条鲤鱼,它正从水中跃出;在鲤鱼面前,有一座亭台;亭台周边波涛翻卷,有一条巨龙若隐若现,并从水中探出头,显得威武庄严。看来,这正是鲤鱼跳龙门。亭台旁边的波涛凹陷,形成砚台的砚心,设计得颇为巧妙。

除这四种外,还有多种与鱼有关的纹饰。这些鱼纹是我国灿烂丰富的鱼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现今的人们得以领略鱼纹之美,鱼文化之博大精深。

吕冠兰 文/摄

2020-01-15 收藏随笔 16 16 义乌商报 content_39296.html 1 3 藏品上的鱼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