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稠江街道楼下社区的楼栋间,总有一个步履匆匆的身影。她身姿挺拔,笑容温暖,胸前党徽熠熠生辉。她叫吴赛,一位有5年军龄的退役女兵,也是扎根社区13年的居民“贴心人”。从东海舰队航空兵部队的通讯战士到社区网格里的“活地图”,她将军营赋予的坚韧与赤诚,化作服务群众的涓涓暖流。
2007年隆冬,18岁的吴赛穿上戎装,成为东海舰队航空兵部队的通讯战士。5年军营生涯,她把“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刻进骨子里。凌晨紧急集合,她总是第一个背齐装具冲出营房;盛夏机房里,她顶着高温练话务程控技能,手指磨出厚茧仍坚持加练,带出多批新兵。因表现突出,她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学雷锋标兵,还荣立三等功一次。
2012年退伍时,父亲为她铺好工厂“接班”路,吴赛却在家庭会议上坚定拒绝:“部队教会我‘为人民服务’不是口号,我想做能直接帮到人的工作。”她婉拒家族企业岗位,2016年正式成为当时的凤凰社区工作者。“退伍不褪色”——写在工作日志扉页的承诺,成了她十余年的行动指南。
13年来,吴赛成了社区“活地图”和居民“贴心人”。每天,她的手机就成“民情热线”,通讯录存着几百个居民号码,社区值班电话永远置顶,微信消息甚至从早响到晚。如今离开凤凰社区多年,仍有居民找她办事。
办公抽屉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辖区居民信息:90岁以上老人的生日、残疾人与低边户的慰问、困境儿童的帮扶……这些信息录入动态信息库,每月更新,特殊群体走访记录用红笔标注。为提升效率,她带着同事建起楼栋群、志愿者群、房东群等,半夜回复租户疑问,暴雨天播报积水点,政策宣讲用“大白话”,让“需求在群里发声,问题在格内解决”成社区新风气。
2022年2月,怀孕8个多月的她接到违法建筑投诉,挺着孕肚往返五楼现场,一个半月协调房东与执法部门,生产前圆满解决问题。产假结束不久,她处理稠江街道楼下村五区垃圾“重灾区”,忍着恶臭翻找外卖单信息,两周找到70多个乱抛垃圾的租户,一边劝导“您扔这,别人跟着扔,垃圾堆就来了”,一边联合执法处罚屡教不改者,发动居民监督,装公示板曝光,一个多月就让垃圾点变干净。面对邻里噪音纠纷,她放弃午休调解,用部队站岗体谅战友的经历讲共情,用“邻里相处兵法”说道理,促成双方和解,居民说她“有股韧劲,像部队指导员”。
除了社区工作,吴赛还是公益路上的“暖心人”。家里柜子里,一沓捐资助学回执单见证着她的善举:十多年来,她和父亲累计捐资数万多元,帮助800多人次贫困学生。2023年,吴赛被评为义乌慈善工作先进个人。
从军营到社区,从通讯兵到网格员,吴赛岗位在变,初心未改。她先后被抽调到三个区块有机更新工作中,凭“铁脚板”和耐心圆满完成任务。夕阳下,结束工作的吴赛望向社区万家灯火,眼里闪烁着和当年仰望军旗时一样的光芒。这个努力要把社区“小网格”织成“幸福网”的退役女兵,正用平凡坚守,书写着“退伍不褪色”的动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