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保税+冷链”创新模式投入运营

仓储利用率提升30%,预计单箱物流成本可降低1600元

▢ 全媒体记者 吴峰宇

实习生 杜薇薇 李静怡

本报讯 日前,一批由澳大利亚进口的巴旦木在义乌保税物流中心完成通关后,2小时内直达义乌国际冷鲜城一区汇商冷库,标志着由国际陆港集团、市场集团协同推进的“保税+冷链”创新模式正式投入运营。

今年,面对企业提出的“保税冷链仓储空间不足、分拨效率低”等诉求,义乌保税物流中心有限公司联合义乌市汇商冷链物流有限公司开展多次实地调研接洽,于7月签订《保税冷链业务党建联建共建协议》,明确数据互联、风险管控等协作机制。货物在义乌保税物流中心完成申报、查验等通关手续后,可直运至汇商冷库,不仅仓储调度更灵活,利用率提升30%,还能让长三角地区的订单交付周期缩短40%,预计单箱物流成本可降低1600元。

记者了解到,通过整合保税政策优势与义乌国际冷鲜城30万立方米高标冷库、智能分拨系统及供应链金融服务,双方合力打造集通关、仓储、分销、金融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目前已累计对接企业超20家,为推动构建“保税+专业市场”的协同发展新格局,实现进口冷链业务服务升级做好支撑。同时,首批5000托高标准保税冷链专用库已投入使用,重点服务进口坚果干果、冷冻水产品等特色商品。预计到2025年末,相关品类进口规模将突破5亿元。

从“保税+”到“冷链+”,义乌保税物流中心与义乌国际冷鲜城一区汇商冷库深化联动发展,积极推进智慧化冷链体系建设,共享业务数字化监管平台,加强货物申报、温控、物流等数据联动与共享,及时评估货损率、通关时效等核心指标,实现全程可追溯的数字化管理。

接下来,双方将依托新一轮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政策东风,持续深化合作,打破区域壁垒,建立联合招商工作组,锚定RCEP国家特色商品,持续丰富进口品类,为义乌建设进口冷链集散中心提供新样板,为义乌冲刺千亿级进口目标注入强劲动能。

2025-07-21 仓储利用率提升30%,预计单箱物流成本可降低1600元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564577.html 1 3 “保税+冷链”创新模式投入运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