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体改赋能 管理增效

我市道路养护包干制改革成效显著

▢ 全媒体记者 龚盈盈

本报讯 昨日,在我市环城路和阳光大道快速路上,义乌市城市设施养护有限公司的巡查人员正驾驶着智慧巡逻车辆,对道路状况展开细致检测。车辆搭载的智能系统仿若一双“火眼金睛”,精准识别出道路上存在的纵横向裂缝、局部沉陷等各类问题,并迅速自动采集相关信息,实时上传至系统。

“一旦道路出现异常状况,车辆的AI检测识别功能会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我们会立即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巡查人员介绍道,他们每日都会对所负责的道路进行全面巡逻检查,力求及时处置各类问题,保障道路养护工作落实到位。

这一场景,正是我市道路养护工作变革后的生动写照。近年来,市建设局积极对标杭州等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全面深入推进道路养护包干大标制改革,推动道路养护工作提质增效。

“此前,全市道路养护采用签单制,每次发现问题都需经过繁琐的上报、筛选、派单、处置、验收等手续,效率低下。而此次改革将市政处管辖的涉及7个街道、142条、总长约330公里的道路全部纳入包干制,划分为3个标段,分别由三家养护公司承包。这一举措不仅是制度上的创新,更是管理理念的重大转变。”市建设局市政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包干制建立后,我们借助制度的约束力量,倒逼养护公司加强精细化管理,推动养护模式从传统的‘被动应对’向‘主动服务’转变。”

为确保改革取得实效,市建设局市政处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他们系统地制定了养护标准化手册,严格执行“日巡查、周总结、月考核”的三检制度,并将考核结果与养护公司的绩效紧密挂钩,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通过构建即时响应机制,实现了检查、处理、总结问题的现场化、高效化。同时,建立详细的排查清单和整改台账,明确施划作业的时间节点,定期开展“回头看”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养护方案,确保道路病害整治及时、有效。

改革成效立竿见影,推动道路养护工作在管理效能与质量管控上实现双突破。据统计,今年以来,市建设局市政处累计完成道路病害处置17034处。改革实施后,外部反馈病害率同比下降92%,平均处置周期缩短65%。此外,2个标段凭借精细化管养水平,成功获评“2024年度浙江省市政设施养护质量评价”(原浙江省市政养护金杯),获奖数量位列全省第三。

2025-07-16 体改赋能 管理增效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563711.html 1 3 我市道路养护包干制改革成效显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