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华青
“陈师傅,你看这叶鞘上的虫孔,就是二化螟幼虫留下的,现在正是防治关键期!”近日,在廿三里李宅村水稻种植基地,市农业农村局农技专家陈国安、陶家垚等蹲在田埂边,指着稻桩上的痕迹,向农户陈建忠耐心讲解。
眼下正值农事关键期,也是农业害虫活跃之时。自开春起,市农业农村局的农技专家们便开启“连轴转”模式,频繁穿梭于田间地头,将目光紧紧锁定在危害水稻生长的“头号大敌”——二化螟身上。他们深入调查二化螟田间越冬虫量、幼虫发育进度、羽化产卵等情况,只为及时掌握虫害发生动态,给农户吃上“定心丸”。
“二化螟是国家一类农作物病虫害,专门钻蛀水稻茎秆,要是防治不及时,水稻枯鞘、枯心、白穗全来了,减产可就成定局!”陈国安一边翻开叶片查看,一边介绍。据了解,二化螟幼虫在稻桩越冬,四月下旬到五月上旬进入化蛹、羽化、产卵的关键阶段,正是防治的“黄金窗口”。“刚孵出的幼虫还在叶片、叶鞘表面活动,对农药较为敏感,一旦错过,幼虫钻到茎秆里,再想消灭就难了,水稻减产的风险大大增加。”陈国安神色严肃地提醒,并给出了详细防治建议。“第一次喷药后7到10天,还得再加强一次,施药时一定要轮换用药,科学安全操作。”“这下心里有底了,多亏你们来指导!”陈建忠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抓好当前防治适期,灭杀二化螟幼虫,不仅可以保护现期水稻秧苗,还能压低全年虫口基数,减轻后续二化螟防治压力。
接下来农业部门还将持续跟进,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更多防治技术支持,全力打赢这场“虫口夺粮”保卫战,守护好水稻丰收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