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义乌社工,有了专属“教练”

▢ 全媒体记者 陈洋波

就在前几天,我市首批8名社会工作督导人才顺利结业。这些社会工作督导人才当中,有大学毕业就走上社工岗位的专业社工人才,也有长期在基层工作的社区党委书记……这一消息,也让本就火热的“社工”话题,再次泛起了层层涟漪。

社会工作督导人才是什么意思?社会工作为啥需要督导?……记者走进首批社会工作督导人才的工作与生活,深入了解这些社工“教练”背后的故事。

社工行业为啥需要“教练”?

3月30日,后宅街道金城社区的金城家园内,一场以“三月踏歌 寻春祓禊”为主题的民族文化游园活动在中外居民的欢声笑语中进行。从主题策划、活动筹备到开展活动,作为社会工作督导人才、同悦社工项目主管的汪蝉蝉全程参与。

这样的言传身教,让刚入职社工行业的“小徒弟”林朝体压力倍减。健身行业有教练,社工行业同样也有。“师父”汪蝉蝉,就是他们的社工“教练”。

随着社会对专业社工需求的不断增加,社工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好。近年来,义乌社工行业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加入社工行业、走上社工岗位。

据统计,刚刚结束的‌2025年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报名中,义乌成功缴费的报考人员就有3328人,报考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呈现出火热态势。持有社工证不仅意味着得到专业的认可,也意味着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晋升空间。但实际工作中,新晋社工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挑战和问题,迫切需要一个“引路人”。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工作督导人才显得尤为重要。”浙江省社会工作督导人才陈锋说,社会工作督导有行政、教育和支持三大功能。这些功能共同促进了社会工作服务的提升,并确保社工行业的从业人员在专业能力、心理状态及团队协作中保持高效与稳定。而社会工作督导人才,就是将这些功能付诸实践的专业人员。“社工在缺乏工作经验和自信时,督导者可以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帮助规避风险、减少错误。督导者还会通过持续的监督指导,传授专业服务的知识和技术,增进社工的专业技巧,确保服务质量。此外,督导者还能提供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陈锋说。

“首批社会工作督导人才的顺利结业,意味着我市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走出了重要一步。”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社会工作督导人才将为全市社会工作行业发展带来积极影响,也为后续社会工作督导人才培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如何培养一名社工“教练”?

中国社工服务发展时间并不长,汪蝉蝉算是“入局”较早的一批人。“我的大学专业就是社区管理与服务,但这并不是我的第一志愿。”汪蝉蝉说,当时,他们一个班有三十多位学生。但是,只有四五个学生是自愿选择社工专业的。

从一名理论知识丰富的“学院派”社工,到如今理论与实践俱佳的社工“教练”,汪蝉蝉用了将近十年。“对我影响最大的人,就是我的大学老师董教授。”汪蝉蝉口中的董教授,就是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义乌同悦社工联合创始人董海宁。

作为义乌第一家社会工作机构的联合创始人,董海宁觉得,如今的社工职业路径大致可以分为两条路,一种是垂直深耕某一领域走专业路线,成为领域督导、专家。还有一种,就是走管理路线,做好当前管理岗的工作。

董海宁介绍,早在2005年,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就设立了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是浙江省第一个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2014年,专业更改为“社会工作专业”。目前,专业共拥有8名专业师资,包括1名省社区工作领军人才、1名省级社会工作专业带头人、1名省级社会工作督导人才,拥有3名副教授、2名博士以及9名行业专家组成的外聘教师。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专业建设的目标,都是围绕专业人才培养而展开。”董海宁表示,长期以来,学校积极组织并指导学生参与行业内的各类比赛,通过“打擂台”的成长模式,有力推动学生迅速成长。与此同时,学校与地方携手开展校地共建,精心打造社会工作实践基地,助力社工专业学生能够快速走上社会工作的舞台,开启职业实践之旅。

而对于江东街道鸡鸣山社区党委书记王校校来说,她的社工“教练”成长之路,又与汪蝉蝉这样的“学院派”有所不同。“在社区工作的这些年,我见证了社工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巨大角色转变。”作为一名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社会工作者,王校校觉得,社工“教练”与社区党委书记“十分相似”,两者在某些方面的作用和影响力是高度重合的。

“社区党委书记是社区‘主心骨’,在政策推行、凝聚居民向心力上发挥关键作用。社会工作督导则为一线社工提供专业指导,优化服务方案,提升服务质量,为居民带来更贴心的帮助。”王校校说,他们都用各自方式推动着社区持续进步,成为社区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相对高校走出来的专业社工,社区工作者一般会有更强的综合能力。但相对应的,社区工作者在科学的社会工作服务系统和专业理论知识上会稍微弱一些。”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因此在开展督导人才培养过程中,他们也会有针对地制定个人成长方案,通过长达半年的培养时间提升能力相对薄弱的环节,以达到社会工作督导人才标准。

“榜样力量”带来哪些影响?

“大爷,这两天天气有点冷,你身体还好吧?”“有事情就给我打电话,不要怕麻烦我”……行走在上溪镇各个乡村的大街小巷里,热情洋溢的张昌娥总能跟村民们打成一片。今年36岁的张昌娥,是义乌市阳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副主任、上溪社工站项目主管,也是义乌首批8名社会工作督导人才之一。

“刚来上溪的时候,很多村民不知道社工是做什么的,甚至有点躲着我们。”张昌娥说,“我们就挨家挨户地走访,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需求,用实际行动来证明社工价值。”在服务过程中,他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老年人的养老问题等。为解决这些问题,张昌娥带领社工站工作人员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服务项目。

“目前我们社工站最大的特色,就是通过共富助农行动来开展社会工作服务。”张昌娥说,通过助农活动,他们把基层村两委干部、基层妇女力量、志愿者们都联动起来,让他们都加入社会工作服务的队伍,“共建共享共治”成为社会基层治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30岁的何菁,是鸡鸣山社区的一名专职社工。目前鸡鸣山社区一共有16名专职社工。为打造专业的社工人才队伍,鸡鸣山社区通过专业督导人才的力量,定期对社工进行培训,包括个案工作技巧、小组活动组织等方面。

“通过督导培训,我们在处理居民问题时更加得心应手。比如在处理家庭矛盾纠纷时,社工运用所学的专业方法,深入了解双方需求和矛盾根源,最终成功调解纠纷。”何菁说,工作上,他们还分内勤和外勤,根据不同人的特长来分组,更好地开展社区工作。“对现在的我来说,社工不仅仅是工作,更是一份事业。”

“榜样的力量,为义乌社工行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社会工作督导人才还应当具备更有前瞻性的思维和创新意识,不断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工作模式和服务方法。同时,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用专业角度去看待行业发展、孵化更多社工人才,为行业健康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为乡村振兴注入社工力量。

2025-04-07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541663.html 1 3 义乌社工,有了专属“教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