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绣湖

三月荠菜赛灵丹

◆笔走万象 潘爱娟

清晨,阳光透过轻薄的窗帘,温柔地洒在窗前。刚用完早餐,手机铃声骤然响起,轻快的旋律打破了屋内的宁静。电话那头,是家住义亭的同年妹,她说地里的荠菜长得又大又嫩,她已经在剪了,让我有时间去拿。如此晴好天气,我想,自己动手挖应该别有一番乐趣,于是拨通妹妹的电话,约她一同前往义亭。

车子一路疾驰,城市的喧嚣逐渐被抛在身后,取而代之的是乡村的宁静与清新。一下车,微风裹挟着泥土与青草的芬芳扑面而来。我和妹妹拿起工具,迫不及待地快步走向田野。

荠菜,是一种平凡的野菜,有着众多别名,护生草、净肠草、地米菜、鸡心菜、鸡脚菜、菱角菜都是它的称谓。常见的荠菜有花叶种与宽叶种,花叶荠菜的叶片小巧且薄,味道浓郁;宽叶荠菜的叶片大而厚实,滋味相对清淡。

我们这些在农村长大的人,对荠菜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愫。在我们这代人眼中,荠菜不单单是一种野菜,它和马齿苋、野葱等一起,构成了我们童年美好回忆的重要部分。

荠菜出身低微,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给点阳光就灿烂,给点雨露就微笑”是它最好的写照。它总爱生长在田间地头,或是菜地麦田之中。天然野生的荠菜通常是匍匐在地上的,叶瓣椭圆,叶子呈锯齿状,颜色绿中带紫,整片叶子看上去像是从叶子中间的茎上又生出许多瘦长的叶子来。如果长在肥沃的菜地或麦田,它便长得肥肥胖胖,鲜嫩翠绿。

挖荠菜是一个技术活儿。割得太浅,荠菜易散架;挖得太深,泥土附着过多,清洗不便。镰刀是挖荠菜的绝佳工具,用它挖出来的荠菜根根整齐美观。

同年妹家田里的荠菜又多又嫩,宽宽的叶子几乎不见锯齿,颜色碧绿,如同母亲种在地里的青菜。不一会儿,墨绿的荠菜便装满了一大袋。抓一把荠菜,嗅了嗅,山野的清香瞬间沁入心脾。

看着满满一大袋的荠菜,我的思绪飘回到四十多年前。在我的家乡,荠菜堪称春天里最负盛名的野菜。儿时,每至初春,田野里的麦子刚要苏醒,春阳和煦,荠菜遍野,我们便三五成群地到田野里挖野菜。荠菜割回家后,用剪刀剪去根部和黄叶,再用清水洗几遍,然后放到锅里烫一下,荠菜的墨绿顷刻就变成了油绿,捞出控干剁碎,加入各种调料搅拌均匀,或清炒或凉拌。偶尔也会奢侈一两回,把荠菜剁碎了包麦角。荠菜包的麦角有一种特别的清香,轻咬一口,那荠菜的香浓味儿便钻进了五脏六腑,散发到了全身的每一个细胞。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荠菜曾经是我们的“生命之菜”。那些年,荠菜伴我走过了童年,走过了少年,我们也在野菜拌饭中慢慢地长大。

这些年,每到春节前夕,在义亭的同年妹总会为我准备好几大袋荠菜。于是,正月里,亲朋好友到来,我们便能品尝到荠菜麦角和荠菜饺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用荠菜制作的美食,分享着彼此的生活点滴,那浓浓的亲情在空气中弥漫。

荠菜可入家馔,能上宴席。“珍馐一席,不如野菜一味”。我们平时在酒席上看到的像一座尖塔的凉拌荠菜便是一道美味佳肴。大文豪陆游也曾为荠菜的美味所倾倒,他漫步山野,留下诗句“日日思归饱蕨薇,春来荠美忽忘归;传夸真欲嫌荼苦,自笑何时得瓠肥”,足见荠菜在文人雅士心中的地位。

荠菜的价值远不止于美味。它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民间素有“三月三,荠菜赛灵丹”的说法。荠菜富含粗纤维、胡萝卜素和多种维生素,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民间还用荠菜和粳米熬制成荠菜糊,称“百岁羹”,老年人常食用既可防病又可延年益寿。荠菜还可以用来煮鸡蛋。有一回,妹妹听闻我头疼多日未愈,便到地里挖了一大捆开花的荠菜送来,说荠菜煮鸡蛋能治偏头痛。虽说这偏方的效果难以确定,但妹妹的这份心意着实令人感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野菜不再是农家饭桌上的一部分,我们也无需在春日花大把时间去挖野菜了。菜市场里,随处可以看到长得绿油油水灵灵的荠菜,但在我心中,它们远不及田间地头自然生长的荠菜。我怀念童年,怀念那些春来荠菜香的岁月。

2025-03-18 ◆笔走万象 潘爱娟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537042.html 1 3 三月荠菜赛灵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