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群言堂

论理

与世界共享 “义乌年味”

汪金友

2024年12月4日,从南美洲巴拉圭首都亚松森传来一个好消息。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项目,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春节申遗成功,标志着我国的这一传统节日,得到了世界的高度认同。不仅提升了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也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为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搭建了一座新的桥梁,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

春节,是一个时间节点。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到了正月初一这一天,新春伊始,万象更新,大地复苏,再度出发。迈出新的脚步,开始新的征程。

春节,是一个传统节日。从上古时期的“腊祭”、夏商周的“元日”、魏晋的拜年、唐朝的爆竹、宋元的饺子、明清的欢庆,到2024年成功申遗,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春节,是一种家国情怀。共同的认知、理念和追求,把所有的中华儿女,都融入一个共同的亲情、友情、家情、国情的文化氛围之中。团结友爱,和谐共生。

春节,是一种文化传承。“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样的节庆描述,登峰造极,心旷神怡。

春节,是一次万众狂欢。有人用“三个最”来形容中国春节:内涵最深厚、人数最众多、影响最广泛。除了我们的14亿和海外华人,还有数不清的外国朋友,也都乐在其中。

春节,是一次能量释放。不仅是亲情、爱情、友情、乡情的释放,而且是兴趣、爱好、学识、新知的释放;不仅是交际能力的释放,而且是消费潜力的释放。

中国人过年,讲究的是年味。这是红红火火的味道、辞旧迎新的味道、举国同庆的味道、万家同乐的味道。闻一闻,欢乐开怀;听一听,喜上眉梢;看一看,心潮澎湃;掂一掂,手舞足蹈。

年味在喜庆的氛围中。城市乡村,大街小巷,好像听了号令一样,几天之内,全都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各种各样的灯笼、红旗、对联、福字、牌匾、舞台、红包、礼盒、美食、吉祥物等,铺天盖地,漫山遍野。身临其中,如同梦幻的世界。

年味在亲情的交融中。每年的春节,都是人潮涌动、人情交往的最高峰。天南海北,男女老少,一起出动。穿上最好看的新衣,带上最心仪的礼物,少的给老的拜年,老的给少的压岁。然后走亲访友,宴请宾客,把酒言欢,相互祝福,家家扶得醉人归。

年味在年俗的流程中。年俗是约定俗成的习俗,内容也越来越丰富。而且还有人用歌谣的形式,把年俗固定下来。告诉人们,祭灶、扫房、杀鸡、买肉、年画、春联、祭神、祭祖、年夜饭、放鞭炮、守岁、拜年等,一个都不能少。每一个活动,都有一种味道。

年味在祈福的愿望中。春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炎帝组织的腊祭。这是一种感恩活动,也是一种祭祀仪式。期盼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样的祈福,也一直是春节的核心元素之一。无论是墙上的福字,还是口中的祝福,都是为了人寿年丰。

义乌正以昂扬的姿态,张开宽广的臂膀,以博大的胸襟,拥抱世界,迎接乙巳新年。浓浓的义乌年味,正在乌伤大地弥漫、升腾,与世界各地的文明交融。义乌年味中的文化自信,来源于历史长河,根植于勤耕好学、刚正勇为、诚信包容,兴盛于改革开放。义乌年味,必将为全球文化交流注入新活力,必将为人类文明互鉴提供新样板,必将为五洲四海宾朋增进新福祉。共享义乌年味:

过年好!

2025-01-24 汪金友 论理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524859.html 1 3 与世界共享 “义乌年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