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谷子’”“今天你‘吃谷’了吗”……近年来,随着二次元文化的普及和粉丝经济的崛起,年轻人对周边文化的热衷程度可谓前所未有。其中,“谷子文化”逐渐走入大众视野,成为一种新兴的社会现象。目前,仅在抖音平台,“谷子”相关视频播放量已经超过67亿次,小红书上“谷子”话题浏览量达20亿次。不仅如此,在A股市场,今年7月以来,多家涉及“谷子经济”的公司股价频频涨停,“谷子经济”指数也一直快速爬升。
“谷子”不是指农田里的谷物,而是英语“Goods”(商品)的音译,指基于小说、动漫、游戏等二次元内容IP(知识产权)而衍生出来的产品,包括各种形式的徽章、亚克力制品、卡片、镭射票、挂件、立牌、娃娃等。热衷于收集“谷子”的爱好者圈层叫“谷圈”,他们有特有的术语,购买“谷子”叫“吃谷”,销售“谷子”叫“出谷”,“柄”指“谷子”上的图案……“谷子经济”是指围绕这些IP周边商品形成的消费文化和经济形态。
年轻一代为何热衷于“吃谷”?“谷子经济”存在哪些隐忧?为此,记者通过线上联系粉丝、走进线下“谷店”等方式,试图一探这股新潮流背后的故事。
各类“谷店”悄然兴起
从2022年开始,“二次元+”消费开始迎来爆发式增长。在网络平台上搜索“谷子”,出现了54万多件相关商品,包括“谷子”展示、各地“谷店”汇总、“谷店”推荐等。官方在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开设的店铺,以及众多其他店铺加入分销行列,共同构建了坚实的线上销售网络。特别是闲鱼作为主要的二手交易平台,由于其二次元及游戏人群的高占比,已经成为二手“谷子”的主流交易平台。
根据媒体报道,“谷子现象”几欲让人瞠目结舌。在闲鱼二手交易平台,某款游戏的一款限量IP立牌以13.5万元的价格成交;另外一款直径75mm、重达20克的动漫IP“徽章”以5900元起拍,当晚价格一路涨到7.2万元,并最终成交。重庆一“谷店”进行手游《光与夜之恋》的主题展,“吃谷”的现场排起了长龙,买谷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为此该门店不得不开启限购模式,限定每人最多只能买5件“谷子”。
眼下,开“谷店”成为很多商场的新风向。在上海、北京、成都、重庆、杭州等城市,叫得上名字的商场里,几乎都有一层专门留给“谷店”。
义乌也不例外。刚刚过去的周末,记者走访了义乌天地、义乌之心、绿地朝阳门等地,发现众多“谷店”各有不同,零售商店只有少量IP形象,如小马宝莉、名侦探柯南、初音未来等,“谷子”样式单一,以卡片、镭射票为主;专门的“谷店”售卖的IP形象更多,商品样式更多,更加吸引年轻人来“吃谷”。
“周末和节假日客流较多,一般以学生为主。”一家连锁“谷店”的店员介绍,“店内原神、排球少年、蔚蓝档案卖得一直比较好。”记者发现同一IP形象的徽章定价也有所不同,限量发行的徽章通常价格更高。对于粉丝和藏家来说,限量发行的徽章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这种稀有性会使他们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另一家“谷店”的店员称,他们家售卖的“日谷”居多,老板也是二次元爱好者,定期去日本进货,因此价格相对较高一点。
走访中,记者还了解到,有些热门的“谷子”一到货就被一抢而空,其中吧唧、亚克力立牌、镭射票,被称为“谷圈”人的“地三鲜”,它们因体积小、重量轻、材质不算昂贵而成为大多数“谷圈”人的心头好。有些大的“谷店”,还会开辟出专门的“吃谷”人交流区,除了能结交到志同道合的好友,有的还能交换到心仪的“谷子”。生意好的“谷店”门口也成了流量高地,催生出大量“地摊谷”。
从社交平台上对于二次元周边的热烈讨论,到线下“谷店”悄然出现,“谷子文化”的蔓延早已无处不在。在“谷圈”中,霓虹色的徽章、个性化的立牌、稀有的镭射票等多种类的周边产品层出不穷,价格跨度更是让人惊讶。十几元的小物件与上千元的限量版周边并存,让年轻的消费者在选择中体验价格与快乐的博弈。
年轻一代更愿意为“悦己”买单
在大多数圈外人看来,“谷子”并不实用,甚至被有些人戏称为“美丽废物”。为何“谷圈”会有如此吸引力?有学者指出,背后的原因并不复杂。“谷子”从二次元小众文化走进大众视野,直至成为年轻人的新风尚,主要动力在于消费新势力崛起及消费心理变迁。以“90后”和“00后”为代表的新一代消费者,对二次元文化的接受度较高,推动包括“谷子”在内的二次元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同时,随着年轻一代消费者逐渐成为消费市场主力,他们愈发追求品牌、文化及个性化商品,也更加愿意“悦己”,即为情感需求和情绪价值买单。
“我平时买得挺多,最多的就是原神,平时也喜欢玩这个游戏,看到喜欢的就买了。”在走访中,一位逛“谷店”的女生如是说。
此外,“谷子文化”在二次元群体中具有高度的社交属性。奥运期间,当众多品牌和明星纷纷争夺关注和流量时,17岁的跳水冠军全红婵意外地将扎满徽章的“痛包”带火了。“痛包”就源于二次元“谷圈”群体,它是指将个人喜爱的“谷子”装饰在背包上的一种个性化展示方式。“谷圈”人可以通过“痛包”找到喜欢同个角色的同好者,从而互相交流甚至成为各种搭子、朋友,这样的爱好很符合现在年轻人的生活观。
由此可见,“谷子”作为现实与虚拟的纽带,年轻人会因自己对某个IP形象的喜爱,而愿意购买,仿佛与喜爱的角色建立起联系,并通过“谷子”寻找自己所属的社交群体,寻求精神寄托。因二次元消费者的忠诚度较高,他们会长期支持自己喜欢的IP形象,愿意为其消费买单,从而激发该IP的长期生命力。动漫、游戏的IP拥有者也会不断推出新的剧集、版本,延续IP生命力,并通过联名、授权等加大衍生产品创新力度,形成多元化盈利模式,推动“谷子经济”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谷圈”的群体正不断壮大。CIC灼识咨询发布的《中国二次元内容行业白皮书》显示,中国泛二次元用户规模不断增长,2021年达到4.6亿人,2023年接近5亿人,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5.2亿人。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二次元市场。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16年—2023年,中国二次元产业规模从189亿元增长至2219亿元,其中二次元周边衍生品的市场规模从53亿元增长至1023亿元。预计到2029年,中国二次元及其衍生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5900亿元。
“谷子经济”健康发展需多方合力
随着“吃谷”潮的盛行,“吃谷”群体逐渐向低龄化延伸,尤其是初中生和高中生之间,“吃谷”已经成为一种流行趋势。据媒体报道,一些初高中生每月在购买“谷子”上花费约2000元。此前还有报道称,一名小学生在直播间围观“拆谷”,刷掉父母卡上的几万元。这些现象在整个二次元圈层并不少见。
与此同时,由于缺乏明显的市场监管,许多“谷圈”交易都处于灰色地带,拼团团长卷款跑路的现象时有发生。“谷子经济”红火起来之后,一些市场隐忧也逐渐显现。
作为新兴市场,“谷子经济”相关法规标准和监管机制尚不健全,市场竞争并不规范。所谓“萝卜快了不洗泥”,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一些商家求量求快,生产的“谷子”产品质量较差,有的商家甚至采用劣质材料制作产品。为售卖产品,部分商家过度炒作、虚假宣传。有的热门“谷子”价格涨幅过快,导致盲目攀比、跟风等问题,对未成年人消费观产生不良影响。“谷子经济”热也带火二手市场,该市场鱼龙混杂,交易骗局时有发生。
“谷子”是IP版权作品的衍生产品,市场经营活动中不断出现版权纠纷,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也日益突出。部分不法商家为了追求利益,制作和销售盗版侵权的“谷子”产品。一些热门动漫、游戏的周边产品被侵权问题尤其严重。
为此,《中国质量新闻网》发文指出:“谷子经济”作为文化娱乐消费的一部分,从小众圈子发展成为消费风尚,要实现健康成长、长久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
政府方面要制定完善相关法规政策,明确“谷子经济”市场准入和经营行为要求,加强对“谷子”生产经营各环节的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细化版权保护法规标准,为“谷子经济”产业链合法合规运行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相关企业要加强技术研发和设计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推动“谷子经济”与文创、旅游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多元化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消费者要理性消费,健康参与“谷圈”,不投机、不炒作,支持购买正版产品,自觉抵制盗版行为;提高防骗意识和维权意识,当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主动拿起法律武器维权。
全媒体记者 左翠玉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