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绣湖

捂热寒冬的蚕丝被

◆岁月留痕 朱雅芳

在我的家乡嘉兴,蚕丝被是美好生活的标配,尤其是寒冬的夜晚,能踏实地安睡在一床柔软温暖的蚕丝被里,绝对是最朴素的幸福写照。

杭嘉湖一带盛产桑蚕丝。“桑蚕娟娟绕枝头,吐丝穿茧向天游。青叶绿枝几十尽,白丝红绸生意浓。”儿时的农村,家家户户都养蚕,采摘的蚕茧部分用以售卖,部分做成棉兜储存起来,以备后用。“蚕儿辛勤吐丝缕,织就锦衣美无比。”蚕丝可织衣也能为被。用蚕丝做成的蚕丝被,质感轻盈柔软,温暖透气,盖上身体贴合亲肤,令人倍感呵护,足以捂热整个严冬。尤其是当人们在外忙碌一天,回到家痛痛快快洗个热水澡,在暖烘烘的蚕丝被里美美地睡上一觉,屋外的寒冷及劳作的疲惫感尽数消融于温暖的蚕丝被里,简直是人间一大美事。春蚕到死丝方尽,带着春天气息的蚕丝被,定是知晓人们对春的期盼,总能给沉睡中的人儿织出一个又一个关于春天的绮丽美梦。

记忆中,和母亲一起做棉兜,是温馨的亲子时光。蚕茧摘下后,母亲会先烧熟蚕茧。然后,准备好脸盆、木板,在木板上钉两个大钉子,套上塑料软管做成棉环。剥茧子是件吃工夫的事儿,母亲教我剥茧子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每次拿一个蚕茧,先在水中从蚕茧顶端扯出一个小孔,分别套入左右手的拇指和食指,用四指慢慢撑开,扯掉蚕蛹,再均匀地套在棉环上,大概七八个茧子可以做成一个棉兜,棉兜完成后再从棉环上取下,挤干水即可。做好的棉兜还要经晒干,方可储存备用。诸如打毛衣、缝扣子等,剥茧子做棉兜也是母亲教给我的生活技能,这些技能家常、实用,却带着母亲饱满的爱和心意——希望女儿日后也能用勤劳的双手将自己的小日子过得幸福美满。

做蚕丝被,需要将棉兜拉成丝网。那时候,家用的蚕丝被通常都是手工做的。拉一床蚕丝被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仅凭一己之力往往难以完成,因此,每当哪家要做蚕丝被,左邻右舍的村妇们就来相互帮衬。做被子前,村妇们通常就地取材,将两张八仙桌拼一拼,在桌上铺好套蚕丝被的内套。做的过程中,两人面对面站在桌子的两侧,分别拉住棉兜的两头,将棉兜拉成一张张丝网,再将丝网一层层叠加在一起,直到达到需要的厚度为止。做蚕丝被非常耗时,也考验耐力,但邻里间相处融洽,互帮互助都乐意之至,常常说笑家常,将辛苦活做出了别样乐趣。

从儿时起至今,我一直都是盖母亲亲手缝制的蚕丝被。回想起来,蚕丝被给予了我最长情的陪伴,以至于我一度以为世上的棉被都是蚕丝被。直到我去念大学,同寝室的室友对我的蚕丝被羡慕不已、爱不释手,我才后知后觉到手工蚕丝被的可贵:母亲给的关爱太无微不至、润物无声,自己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春夏秋冬,我的床上始终有一床蚕丝被整洁地铺展着,随着四季温度的变化,床上的蚕丝被由薄变厚,又由厚变薄。这是母亲融化在光阴里,从未间断的爱。捂热寒冬的蚕丝被,也捂热我的人生。

2024-01-05 ◆岁月留痕 朱雅芳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418333.html 1 3 捂热寒冬的蚕丝被 /enpproperty-->